戰國成語 (371個)
-
61
不愧下學
- 成語拼音:
- bù kuì xià xué
- 成語解釋:
- 愧:慚愧。不恥下問,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
-
62
變色易容
- 成語拼音:
- biàn sè yì róng
- 成語解釋:
- 變、易:改變。色、容:臉色、表情。形容驚惶失措的神情。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范睢說秦王》:“是日見范睢,見者無不變色易容。”
-
63
不翼而飛
- 成語拼音:
- bù yì ér fēi
- 成語解釋:
- 翼:翅膀;不翼:沒有翅膀。沒有翅膀就飛走了。形容消息等流傳迅速;也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也作“無翼而飛”。
- 成語出處:
- 戰國 齊 管仲《管子 戒篇》:“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
64
蚌鷸相持
- 成語拼音:
- bàng yù xiāng chí
- 成語解釋:
- 比喻雙方相爭,兩敗俱傷,徒使第三者得利。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 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翁得而并禽之。”
-
65
不遺余力
- 成語拼音:
- bù yí yú lì
- 成語解釋:
- 遺: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秦不遺馀力矣,必且破趙軍。”
-
66
布衣之交
- 成語拼音:
- bù yī zhī jiāo
- 成語解釋:
- 布衣:古時平民的衣著。平民之間交往的友誼。指顯貴者與沒有官職、地位低賤的人相交往。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三》:“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愿君以此從衛君游。”鮑彪注:“言交于未貴時。”
-
67
尺寸之功
- 成語拼音:
- chǐ cù zhī gōng
- 成語解釋:
- 尺寸:形容數量少。微末的功勞。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
-
68
尺短寸長
- 成語拼音:
- chǐ duǎn cù chá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或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69
刺股懸梁
- 成語拼音:
- cì gǔ xuán liáng
- 成語解釋:
- 刺股:用錐子扎大腿;懸梁:以繩系頭;懸屋梁上。用錐子刺大腿;把頭發拴在房梁上。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第363卷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
70
辭金蹈海
- 成語拼音:
- cí jīn dǎo hǎi
- 成語解釋:
- 戰國時,秦軍圍趙都邯鄲,齊人魯仲連以利害進說趙魏大臣,勸阻尊秦昭王為帝,并表示若秦王為帝,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秦軍退后,趙平原君以千金謝之,魯仲連卻不受,以為為人排難解紛而取酬,是商賈之事。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后以“辭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貴,慷慨有
- 成語出處:
-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載:戰國時,秦軍圍趙都邯鄲,齊人魯仲連以利害進說趙魏大臣,勸阻尊秦昭王為帝,并表示若秦王為帝,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秦軍退后,趙平原君以千金謝之,魯仲連卻不受,以為為人排難解紛而取酬,是商賈之事。
-
71
楚夢云雨
- 成語拼音:
- chǔ mèng yún yǔ
- 成語解釋:
- 楚王夢,云雨情。后比喻男女親昵。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宋玉《高唐賦序》:“……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
72
層臺累榭
- 成語拼音:
- céng tái lěi xiè
- 成語解釋:
- 層:重復,接連不斷;累:重疊;榭:建在臺上的房屋。形容建筑物錯落有致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宋玉《招魂》:“層臺累榭,臨高山些。”
-
73
處堂燕鵲
- 成語拼音:
- chǔ táng yàn què
- 成語解釋:
- 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燕雀處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決,火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將及也。”
-
74
楚天云雨
- 成語拼音:
- chǔ tiān yún yǔ
- 成語解釋:
- 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歡情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
-
75
寸有所長
- 成語拼音:
- cùn yǒu suǒ cháng
- 成語解釋:
- 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處即顯其長。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會有他的長處。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
76
楚腰纖細
- 成語拼音:
- chǔ yāo xiān xì
- 成語解釋:
- 楚腰:稱婦人的細腰。形容美人的細腰,曲線玲瓏。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楚策》:“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腰,楚子約食,憑而能立,式而能起。” 唐·杜牧《遣懷詩》:“楚腰纖細掌中輕。”
-
77
尺澤之鯢
- 成語拼音:
- chǐ zé zhī ní
- 成語解釋:
- 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
-
78
得寸得尺
- 成語拼音:
- dé cùn dé chǐ
- 成語解釋:
-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謂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謂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79
得尺得寸
- 成語拼音:
- dé chǐ dé cùn
- 成語解釋:
- 得:取得,獲得。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
80
得寸進尺
- 成語拼音:
- dé cùn jìn chǐ
- 成語解釋:
- 得到了一寸又進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來越大;貪心不足。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戰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