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戰國成語 (371個)

    221

    士為知己者死

    成語拼音: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成語解釋: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為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身。
    成語出處:
    策 趙策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
    222

    桑蔭不徙

    成語拼音:
    sāng yīn bù xǐ
    成語解釋:
    亦作“桑蔭未移”。語本《策 趙策四》:“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蔭移而授天下傳。”后遂謂人之意氣相投,相知無須時日長久。亦指時間短暫。
    成語出處:
    語出《策·趙策四》:“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蔭移而授天下傳。”
    223

    蛇欲吞象

    成語拼音:
    shé yù tūn xiàng
    成語解釋:
    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貪欲極大。
    成語出處: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224

    神州赤縣

    成語拼音:
    shén zhōu chì xiàn
    成語解釋:
    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唐劉禹錫《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書》:“蓋神州赤縣,尊有所厭,非他土之比。”后遂以“赤縣神州”或“神州赤縣”為中的別稱。
    成語出處:
    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225

    守株待兔

    成語拼音:
    shǒu zhū dài tù
    成語解釋: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成語出處:
    韓 韓非《韓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
    226

    隨踵而至

    成語拼音:
    suí zhǒng ér zhì
    成語解釋:
    踵:腳后跟。一個跟著一個前來。形容人來得多,接連不斷。
    成語出處:
    策·齊策三》:“子來,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隨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眾乎!”
    227

    大璞不完

    成語拼音:
    tài bú bù wán
    成語解釋:
    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成語出處:
    策·齊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228

    天崩地坼

    成語拼音:
    tiān bēng dì chè
    成語解釋:
    崩:倒塌;坼:裂開。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也形容巨大的聲響。
    成語出處:
    策 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229

    田父之功

    成語拼音:
    tián fù zhī gōng
    成語解釋:
    指不預其事而輕易得到好處。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策 齊策三》:“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230

    同甘共苦

    成語拼音:
    tóng gān gòng kǔ
    成語解釋: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擔苦難。比喻同歡樂;共患難。甘:甜;苦:苦難。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231

    圖窮匕首見

    成語拼音:
    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
    成語解釋:
    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成語出處:
    策 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232

    圖窮匕見

    成語拼音:
    tú qióng bǐ xiàn
    成語解釋: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策 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233

    同日而語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yǔ
    成語解釋:
    指兩人或兩件事放在同一時間里來討論。意即相提并論;同等看待。語:談論。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234

    痛入骨髓

    成語拼音:
    tòng rù gǔ suǐ
    成語解釋:
    痛到骨頭里。比喻痛恨或悲傷之極。
    成語出處:
    策·燕策三》:“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235

    臥不安席

    成語拼音:
    wò bù ān xí
    成語解釋:
    睡不安寧。形容心事、憂慮重重。
    成語出處:
    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236

    五尺童子

    成語拼音:
    wǔ chǐ tóng zǐ
    成語解釋:
    同“五尺之童”。
    成語出處:
    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237

    委肉虎蹊

    成語拼音:
    wěi ròu hǔ xī
    成語解釋:
    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比喻處境危險,災禍即將到來。
    成語出處:
    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238

    晚食當肉

    成語拼音:
    wǎn shí dàng ròu
    成語解釋:
    餓了再吃,味道就象吃肉一樣。后泛指不熱衷名利。
    成語出處:
    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
    239

    為蛇畫足

    成語拼音:
    wéi shé huà zú
    成語解釋:
    策·齊策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后以“
    成語出處:
    策·齊策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
    240

    萬歲千秋

    成語拼音:
    wàn suì qiān qiū
    成語解釋:
    猶言千秋萬代,形容歲月長久。亦作“千秋萬歲”。
    成語出處:
    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夢……仰天而笑曰:‘樂矣,今日之游也。寡人萬歲千秋之后,誰與此樂矣?’”
    * 戰國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