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大的成語 (961個)

    581

    三媒六證

    成語拼音:
    sān méi liù zhèng
    成語解釋: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表示鄭重其事。
    成語出處:
    元 武漢臣《生金閣》第二折:“我茶小禮,三媒六證,親自娶了個夫人。”
    582

    善門難開

    成語拼音:
    shàn mén nán kāi
    成語解釋:
    善門:為善之門。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一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善士見機,善門難開。”
    583

    掃墓望喪

    成語拼音:
    sǎo mù wàng sàng
    成語解釋:
    掃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謂酷吏必當有惡報,指日可待。語本《漢書 酷吏傳 嚴延年》:嚴延年遷河南太守,其母從東海來,欲從延年臘,到洛陽,適見奏報引決囚人。母驚,謂延年曰:“我不自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東歸,掃除墓地耳!”后歲余,延年果敗。
    成語出處:
    語出《漢書·酷吏傳·嚴延年》:嚴延年遷河南太守,其母從東海來,欲從延年臘,到洛陽,適見奏報引決囚人。母驚,謂延年曰:“我不自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東歸,掃除墓地耳!”后歲余,延年果敗。
    584

    殺妻求將

    成語拼音:
    shā qī qiú jiàng
    成語解釋: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破之。”
    585

    蛇雀之報

    成語拼音:
    shé què zhī bào
    成語解釋:
    報:報答。指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報恩
    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序》:“曾不聞吐珠銜環,效蛇雀之報。”
    586

    聲如洪鐘

    成語拼音: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成語解釋:
    洪:。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鐘似的。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憶胥目如閃電,聲如洪鐘。”
    587

    聲色不動

    成語拼音:
    shēng sè bù dòng
    成語解釋:
    聲:說話的聲音;色:臉色;動:變動。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態非常鎮靜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眾人道是一番天樣、火樣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閑,聲色不動,化做一杯雪水。”
    588

    順時施宜

    成語拼音:
    shùn shí shī yí
    成語解釋:
    時:時勢;施:施行。順應不同時勢而靈活地采取相應措施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王者必因王之禮,順時施宜,有所損益,郡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備。”
    589

    圣神文武

    成語拼音:
    shèng shén wén wǔ
    成語解釋:
    稱頌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詞。
    成語出處:
    《書 禹謨》:“帝德廣運,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590

    深文周內

    成語拼音:
    shēn wén zhōu nèi
    成語解釋: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成語出處:
    清·錢謙益《兵部尚書李公神道碑》:“小之獄,必以情本倫常依法比,不為深文周內。”
    591

    三寫成烏

    成語拼音:
    sān xiě chéng wū
    成語解釋:
    同“三寫易字”。
    成語出處:
    清·黃宗羲《辯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憑紙上之語,三寫成烏,豈復有實事哉。”
    592

    射像止啼

    成語拼音:
    shè xiàng zhǐ tí
    成語解釋:
    喻威名遠震,使人畏服。《漢書 酷吏傳 郅都》:“匈奴至為偶人象都(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此為射像事。”《新唐書 郝玼傳》:“虜畏,道其名,以怖啼。”此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為典實。
    成語出處:
    《漢書·酷吏傳·郅都》:“匈奴至為偶人象都(郅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此為射像事。”《新唐書·郝玼傳》:“虜畏,道其名,以怖啼。”此為止啼事。后遂合用以為典實。
    593

    生知安行

    成語拼音:
    shēng zhī ān xíng
    成語解釋: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594

    投鞭斷流

    成語拼音:
    tóu biān duàn liú
    成語解釋:
    《晉書·苻堅載記》:苻堅攻打東晉時驕傲地說,我的士兵把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斷。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
    成語出處:
    《晉書 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何險之足恃?”
    595

    天不作美

    成語拼音:
    tiān bù zuò měi
    成語解釋: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進行的事情因刮風下雨而受到了影響。
    成語出處: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雪。”
    596

    天奪之魄

    成語拼音:
    tiān duó zhī pò
    成語解釋:
    魄:魂魄。天奪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離死不遠。
    成語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咎,天奪之魄矣。”《晉書·溫嶠傳》:“天奪其魄,死期將至。”
    597

    推而廣之

    成語拼音:
    tuī ér guǎng zhī
    成語解釋:
    推展開來而且把它擴。也指從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成語出處: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其紀一事,詠一物,風云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
    598

    調和鼎鼐

    成語拼音:
    tiáo hé dǐng nài
    成語解釋:
    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鼎。于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事。多指宰相職責。
    成語出處:
    《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
    599

    探驪得珠

    成語拼音:
    tàn lí dé zhū
    成語解釋:
    驪:古指黑龍。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險得利。后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成語出處:
    清 陳其元《庸閑窄筆記 蔣振生書法論》:“如探驪得珠,覺前賢紛紛議論,均為饒舌矣。”
    600

    天朗氣清

    成語拼音:
    tiān lǎng qì qīng
    成語解釋: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成語出處: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俯察品類之盛。”
    * 大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