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四的成語 (38061個)

    541

    不逞之徒

    成語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成語解釋: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542

    不此之圖

    成語拼音:
    bù cǐ zhī tú
    成語解釋:
    此:這個;圖:圖謀,計劃。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慮這個問題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
    543

    不次之位

    成語拼音:
    bù cì zhī wèi
    成語解釋:
    次:順序,等級;位:職位,地位。指對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級授予重要職位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東方朔傳》:“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544

    不臣之心

    成語拼音:
    bù chén zhī xīn
    成語解釋: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會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亂的野心。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7卷:“只說是他自己做的,中懷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滅之罪。”
    545

    博采眾議

    成語拼音:
    bó cǎi zhòng yì
    成語解釋:
    博:廣;議:建議。廣泛采納群眾的建議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登傳》:“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采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
    546

    不測之憂

    成語拼音:
    bù cè zhī yōu
    成語解釋:
    測:預測;憂:憂患。指意外的禍患
    成語出處:
    宋 蘇軾《田表圣奏議敘》:“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測之憂近在朝夕者,何哉?”
    547

    不測之淵

    成語拼音:
    bù cè zhī yuān
    成語解釋:
    測:測量,估計;淵:深潭。不可測量的深淵。比喻危險的境地
    成語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548

    不測之罪

    成語拼音:
    bù cè zhī zuì
    成語解釋:
    指大罪,死罪。
    成語出處:
    戰國 樂毅《報燕惠王書》:“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義之所不敢出也。”
    549

    不得不爾

    成語拼音:
    bù dé bù ěr
    成語解釋:
    得:能;爾:如此。不得不這樣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司馬芝傳》:“今諸典農,各言‘留者為行者宗田計,課其力,勢不得不爾。’”
    550

    變動不居

    成語拼音:
    biàn dòng bù jū
    成語解釋:
    指事物不斷變化,沒有固定的形態。
    成語出處:
    《易系辭下》:“《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孔穎達疏:“言陰陽六爻更互變動,不恒居一體也。”
    551

    寶刀不老

    成語拼音:
    bǎo dāo bù lǎo
    成語解釋:
    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0回:“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552

    百讀不厭

    成語拼音:
    bǎi dú bù yàn
    成語解釋:
    厭:厭煩;厭倦。反復閱讀也不感到厭倦。形容詩文含義精深;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成語出處:
    宋 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553

    博帶褒衣

    成語拼音:
    bó dài bāo yī
    成語解釋:
    博:寬大;褒:闊。寬衣大帶。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成語出處:
    《新唐書·劉知畿傳》:“博帶褒衣,革履高冠。”
    554

    不當不正

    成語拼音:
    bù dāng bù zhèng
    成語解釋:
    不:語助詞,沒有實際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老漢也分開人叢,不當不正,站在那相公馬前。”
    555

    筆底春風

    成語拼音:
    bǐ dǐ chūn fēng
    成語解釋:
    形容繪畫、詩文生動,如春風來到筆下。
    成語出處:
    元 黃溍《瑤池春宴圖》詩:“西飛青雀幾時還,貝闕琳宮縹緲間,筆底春風殊未老,蟠桃積核已如山。”
    556

    鼻端出火

    成語拼音:
    bí duān chū huǒ
    成語解釋:
    形容意氣風發;情緒激昂。
    成語出處:
    見“鼻頭出火”。
    557

    筆底超生

    成語拼音:
    bǐ dǐ chāo shēng
    成語解釋:
    猶言筆下超生。超生:佛家語。為了免使他人受難,書寫時,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
    成語出處:
    蘇雪林《閑話戰爭 齒患》:“嚴冷無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從不會有筆底超生的事。”
    558

    拔地參天

    成語拼音:
    bá dì cān tiān
    成語解釋:
    拔地:從地面上陡然聳立。參天:高聳到空中。形容高大和氣勢雄偉。同“拔地倚天”。
    成語出處:
    郭沫若《春天的信號》:“雖然只是一根嫩苗,只要它不遭遇斧斤,我們可以預言,它一定會拔地參天。”
    559

    百端待舉

    成語拼音:
    bǎi duān dài jǔ
    成語解釋:
    端:頭;頭緒;待:等待;舉:舉辦;做。很多事情要興辦。
    成語出處:
    周恩來《人民政協共同綱領草案的要點》:“經濟建設是百端待舉,但須有緩急輕重之分。”
    560

    不大對頭

    成語拼音:
    bù dà duì tóu
    成語解釋:
    有了問題,出了毛病,指有失調的跡象
    成語出處:
    老舍《正紅旗下》:“他也許真是個職業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對頭。”
    * 四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