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的成語 (38061個)
-
501
別出手眼
- 成語拼音:
- bié chū shǒu yǎn
- 成語解釋:
- 指具有獨到的眼光和手法。
- 成語出處:
-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六章二:“卓吾所著書,于上下數千年之間,別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勢力甚大。”
-
502
抱誠守真
- 成語拼音:
-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 成語解釋:
-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 成語出處:
- 魯迅《墳 摩羅詩力說》:“上述諸人,其為品性言行思惟,雖以種族有殊,外緣多別,因現種種狀,而實統于一宗;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
-
503
不成體統
- 成語拼音:
- bù chéng tǐ tǒng
- 成語解釋:
- 體統:格局;規矩。指言行沒有規矩;不成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3回:“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
-
504
辯才無礙
- 成語拼音:
- biàn cái wú ài
- 成語解釋:
- 礙:滯礙。本是佛教用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 成語出處:
- 《大乘起信論》:“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
-
505
辯才無閡
- 成語拼音:
- biàn cái wú hé
- 成語解釋:
- 佛教語。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辯論
- 成語出處:
- 《藝文類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顯證一乘,宣揚三慧,辯才無閡,游戲神通。”
-
506
匕鬯無驚
- 成語拼音:
- bǐ chàng wú jīng
- 成語解釋:
- 形容法紀嚴明,無所驚擾。同“匕鬯不驚”。
- 成語出處:
- 黃遠庸《彈劾案與新內閣》:“吾曹固甚望此震爍中外,匕鬯無驚之新閣出現者也。”
-
507
不慚屋漏
- 成語拼音:
- bù cán wū lòu
- 成語解釋:
- 屋漏:古代室內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帳幕遮蓋處。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邪念
- 成語出處:
- 隋·江總《讓尚書仆射表》:“門驚如市,不慚屋漏;心抱如水,無欺暗室。”
-
508
兵出無名
- 成語拼音:
- bīng chū wú míng
- 成語解釋:
- 出兵沒有正當理由。亦泛指行事無正當理由。《漢書·高帝紀》:“兵出無名,事故不成。”《晉書·石勒傳》:“昔赤眉、黃巾橫逆宇宙,所以一旦敗亡者,正以兵出無名,聚而為亂。”亦作“師出無名”。南朝陳·徐陵《為陳武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王書》:“辱告,承上黨殿下及匹婁
- 成語出處:
- 《漢書·高帝紀》:“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
509
百尺無枝
- 成語拼音:
- bǎi chǐ wú zhī
- 成語解釋:
- 比喻罕見的大而有用之材。
- 成語出處:
- 漢 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
510
別出心裁
- 成語拼音:
- bié chū xīn cái
- 成語解釋:
- 別: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出于個人內心的設計、構思、籌劃。指另外想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新主意、新辦法。也作“別出新裁”、“自出心裁”。
- 成語出處:
- 明 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于目外,或疊彩于回中。”
-
511
別出新裁
- 成語拼音:
- bié chū xīn cái
- 成語解釋:
- 指獨創一格,與眾不同。
- 成語出處:
- 清 顧觀光《武陵山人雜著 雜說》:“敖繼公釋《儀禮》,屏棄古注,別出新裁,于經文有難通處,不以為衍文,即以為脫簡。”
-
512
報仇雪恥
- 成語拼音:
- bào chóu xuě chǐ
- 成語解釋:
- 雪:洗刷;除去。報冤仇;除恥辱;也作“報怨雪恥”。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報仇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
513
北辰星拱
- 成語拼音:
- běi chén xīng gǒng
- 成語解釋:
- 北辰:北極星;拱:環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環繞。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
514
報仇雪恨
- 成語拼音:
- bào chóu xuě hèn
- 成語解釋:
-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報冤仇;解怨恨。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58回:“濫官害民賊徒,把我全家誅戮,今日正好報仇雪恨!”
-
515
報讎雪恨
- 成語拼音:
- bào chóu xuě hèn
- 成語解釋:
- 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參見“報仇雪恨”。
- 成語出處:
- 元 楊顯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風云,報讎雪恨。”
-
516
備嘗辛苦
- 成語拼音:
- bèi cháng xīn kǔ
- 成語解釋:
- 備:盡、全。嘗:經歷。受盡了艱難困苦。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順宗實錄》:“上常親執弓矢,率軍后先導衛,備嘗辛苦。”
-
517
報仇心切
- 成語拼音:
- bào chóu xīn qiè
- 成語解釋:
- 急于要報仇雪恨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6卷:“躊躇千百萬遍,終是報仇心切,只得寧耐,看個居止下落,再作區處。”
-
518
奔車朽索
- 成語拼音:
- bēn chē xiǔ suǒ
- 成語解釋:
- 朽:腐爛;索:繩子。用朽爛的繩索去套奔馳的馬車。形容事情非常危險
- 成語出處:
- 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
519
撥草尋蛇
- 成語拼音:
- bō cǎo xún shé
- 成語解釋:
- 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 成語出處: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虧殺你撥草尋蛇,虧殺你守株待兔。”
-
520
不恥下問
- 成語拼音:
- bù chǐ xià wèn
- 成語解釋:
- 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 四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