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語 (38036個)
-
621
斃而后已
- 成語拼音:
- bì ér hòu yǐ
- 成語解釋:
- 斃:倒下,死亡。指努力工作或為某一目的奮斗終生,至死才罷休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后已。”
-
622
百二金甌
- 成語拼音:
- bǎi èr jīn ōu
- 成語解釋:
- 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成語出處:
- 寧調元《壬子感事》詩之三:“五千貂錦張旗鼓,百二金甌資棟梁。”
-
623
背恩棄義
- 成語拼音:
- bèi ēn qì yì
- 成語解釋:
- 指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義。同“背恩忘義”。
- 成語出處:
- 漢 桓寬《鹽鐵論 未通》:“反以身勞民,民猶背恩棄義而遠流亡。”
-
624
百二山川
- 成語拼音:
- bǎi èr shān chu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成語出處:
- 《全元散曲 新水令》:“隨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點金星瑞云里現。”
-
625
百二山河
- 成語拼音:
- bǎi èr shān hé
- 成語解釋:
- 百二:以二敵百。比喻山河險固之地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
-
626
拜恩私室
- 成語拼音:
- bài ēn sī shì
- 成語解釋:
- 指感謝有權勢的人的推薦提拔。
- 成語出處:
- 《北史 王晞傳》:“受爵天朝,拜恩私室,自古以為干紀。”
-
627
扒耳搔腮
- 成語拼音:
- bā ěr sāo sāi
- 成語解釋:
- 形容焦急而又無可奈何。
- 成語出處:
- 魯迅《華蓋集續編·不是信》:“還有一個小目的,是在對于以我去年的免官為‘痛快’者,給他一個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
628
背恩忘義
- 成語拼音:
- bèi ēn wàng yì
- 成語解釋:
- 背:背叛。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義。
- 成語出處:
- 《晉書 忠義傳序》:“雖背恩忘義之徒不可勝載,而蹈節輕生之士無乏于時。”
-
629
播惡遺臭
- 成語拼音:
- bō è yí chòu
- 成語解釋:
- 播:傳播。傳播惡事,遺留臭聞
- 成語出處:
- 宋·陸九淵《與黃循中書》:“其在高位者,適足以播惡遺臭,貽君子監戒而已。”
-
630
不分彼此
- 成語拼音:
- bù fēn bǐ cǐ
- 成語解釋:
- 彼:對方;此:己方。不分你我。形容關系親密。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我想叫他們今后不分彼此,都是一樣。”
-
631
抱負不凡
- 成語拼音:
- bào fù bù fán
- 成語解釋:
- 抱負:遠大的志向。指有遠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 成語出處:
- 宋 樓鑰《績溪縣尉樓君墓志銘》:“念吾兄抱負不凡,不見于用。”
-
632
不悱不發
- 成語拼音:
- bù fěi bù fā
- 成語解釋:
- 悱:心里想說而說不出來。發:啟發。指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 成語出處:
- 《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
633
百廢備舉
- 成語拼音:
- bǎi fèi bèi jǔ
- 成語解釋:
- 舉:興辦。一切被廢置的事情全部都興辦起來。形容建設事業興旺發達
- 成語出處:
- 明·劉基《杭州富陽縣重修文廟學宮記》:“明年六月,百廢備舉,廟有新室,學有新含。”
-
634
不豐不儉
- 成語拼音:
- bù fēng bù jiǎn
- 成語解釋:
- 指不奢不儉,多少合宜。
- 成語出處:
- 見“不豐不殺”。
-
635
不豐不殺
- 成語拼音:
- bù fēng bù shā
- 成語解釋:
- 豐:厚;殺:減少。不奢侈也不嗇儉。不增加也不減少。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器》:“孔子曰:‘禮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豐,不殺。’”
-
636
不分伯仲
- 成語拼音:
- bù fēn bó zhòng
- 成語解釋:
- 分不出第一第二
- 成語出處:
-
637
百發百中
- 成語拼音:
- bǎi fā bǎi zhòng
- 成語解釋:
- 百:形容多;發:發射;也指射箭;中:正對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術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標。②比喻料事準確;算計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西周策》:“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以善息。”
-
638
不法常可
- 成語拼音:
- bù fǎ cháng kě
- 成語解釋:
- 法:當做模式、法則;常可:長久被人們認可的成規慣例。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
639
剝膚錘髓
- 成語拼音:
- bō fū chuí suǐ
- 成語解釋:
- 剝:剝去;膚:皮膚;錘:敲擊。剝人皮膚,敲人骨髓。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
- 成語出處:
-
640
剝膚椎髓
- 成語拼音:
- bō fū chuí suǐ
- 成語解釋:
- 剝:剝去;膚:皮膚;椎:捶擊。剝人皮膚,敲人骨髓。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鄆州溪堂詩》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剝膚椎髓,公私掃地赤立。”
* 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