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賓式成語 (2585個)
-
641
吃白食
- 成語拼音:
- chī bái shí
- 成語解釋:
- 白吃別人的飯,光吃飯不工作,吃東西不付錢,也指不務正業專靠訛詐為生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況列位在此,無有我不破鈔,反吃白食的。”
-
642
操必勝之券
- 成語拼音:
- 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
- 成語解釋:
- 操:掌握;券:憑證。手里掌握必勝的憑證。指十分有把握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明法解》:“故明主操必勝之數,以治必用之民。”
-
643
馳騁疆場
- 成語拼音:
- chí chěng jiāng chǎng
- 成語解釋:
- 馳騁:奔馳。疆場:戰場。騎著馬奔馳在戰場上,形容英勇作戰,無可阻擋。
- 成語出處:
-
644
初出茅廬
- 成語拼音:
- chū chū máo lú
- 成語解釋:
-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功。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驗。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9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
645
吹大法螺
- 成語拼音:
- chuī dà fǎ luó
- 成語解釋:
- 法螺:做佛事時用的樂器。原比喻佛之說法廣被大眾。后借以諷刺吹牛皮,說大話。
- 成語出處:
- 《妙法蓮花經·序品》:“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
-
646
重蹈覆轍
- 成語拼音:
- chóng dǎo fù zhé
- 成語解釋:
-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轍:車輪軋出的痕跡。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的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竇武傳》:“今不慮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
647
吃大鍋飯
- 成語拼音:
- chī dà guō f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企業不論盈虧,個人不分勤懶,全由國家包干的辦法
- 成語出處:
- 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或是大家女兒,又說是吃大鍋飯的兒女,不知民間疾苦,那曉得撐持家事?”
-
648
闖蕩江湖
- 成語拼音:
- chuǎng dàng jiāng hú
- 成語解釋:
- 指奔走四方,在外謀生。
- 成語出處:
- 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60回:“老英雄馬元章在外面闖蕩江湖數十年,永遠不跟綠林人搭過伴。”
-
649
重睹天日
- 成語拼音:
- chóng dǔ tiān rì
- 成語解釋:
- 比喻脫離黑暗,重見光明。
- 成語出處: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
650
嘗鼎一臠
- 成語拼音:
- cháng dǐng yī luán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臠:切成塊的肉。嘗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個鼎里的肉味。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
-
651
出敵意外
- 成語拼音:
- chū dí yì wai
- 成語解釋:
- 見“出敵不意”。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關于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此種計劃出敵意外,在你們最后完成部署以前,敵人是很難覺察出來的。”
-
652
超度眾生
- 成語拼音:
- chāo dù zhò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佛教用語。用念經來使死人脫離苦海。也泛指做善事。
- 成語出處: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場圓滿,正要回來,女眾們都勸我道:‘千難萬難出來一次,夜間鐘法上放焰火超度眾生,極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
-
653
乘敵之隙
- 成語拼音:
- chéng dí zhī xì
- 成語解釋:
- 乘:趁;隙:裂縫。利用敵人的空子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論持久戰》:“自古無不犯錯誤的將軍,敵人之有岔子可尋,正如我們自己也難免出岔子,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654
垂范百世
- 成語拼音:
- chuí fàn bǎi shì
- 成語解釋:
- 垂:流傳。范:典范。指光輝榜樣或偉大精神永遠流傳。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范百世。”
-
655
唱反調
- 成語拼音:
- chàng fǎn diào
- 成語解釋:
- 發表完全對立的言論;采取對立的舉措
- 成語出處:
- 張潔《沉重的翅膀》:“鄭子云在會上,即使不和上面唱反調,至少也得鬧出點新花樣。”
-
656
出風頭
- 成語拼音:
- chū fēng tóu
- 成語解釋:
- 出:顯露。表現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
- 成語出處:
- 魯迅《墳·論睜了眼看》:“近來有人以為新詩人的做詩發表,是在出風頭。”
-
657
出鋒頭
- 成語拼音:
- chū fēng tóu
- 成語解釋:
- 出:顯露。表現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
- 成語出處:
- 宋·沈遼《云巢編》:“壯心欲馳步輒跚,試出鋒頭官已瘝。”
-
658
蹙國百里
- 成語拼音:
- cù guó bǎi lǐ
- 成語解釋:
- 蹙:縮;國:國土。指喪失國土或邊疆
- 成語出處:
- 《詩經·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
659
唱高調
- 成語拼音:
- chàng gāo diào
- 成語解釋:
- 發表似乎高明但脫離實際的論調或說得很好聽而不實際去做
- 成語出處:
- 茅盾《茅盾選集·雷雨前》:“外邊樹梢頭的蟬兒卻在那里唱高調:‘要死喲!要死喲!’”
-
660
錯過時機
- 成語拼音:
- cuò guò shí jī
- 成語解釋:
- 喪失機會
- 成語出處: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27章:“打一下吧!不要錯過機會!”
* 動賓式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