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動賓式成語 (2585個)

    581

    不追既往

    成語拼音:
    bù zhuī jì wǎng
    成語解釋:
    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追究
    成語出處:
    清 林則徐《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呈繳,未來者斷絕不來,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582

    不足介意

    成語拼音:
    bù zú jiè yì
    成語解釋:
    不值得放在心上。
    成語出處:
    明 陶宗儀《輟耕錄 落水蘭亭》:“大風覆舟,行李皆淹溺無余,彝齋立淺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蘭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583

    不置可否

    成語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成語解釋: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也作“不加可否。”
    成語出處: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無所可否。”
    584

    不知利害

    成語拼音:
    bù zhī lì hài
    成語解釋:
    不知什么為利,什么為害。
    成語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齊物論》:“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585

    不自量力

    成語拼音:
    bù zì liàng lì
    成語解釋:
    量:估計。不能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成語出處: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愿大師摧諸異道。”
    586

    別作良圖

    成語拼音:
    bié zuò liáng tú
    成語解釋:
    另作好的打算。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愿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587

    不知權變

    成語拼音:
    bù zhī quán biàn
    成語解釋:
    權變:隨機應變。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而改變
    成語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世務》:“故雖有誠信之心,不知權變,危亡之道也。”
    588

    不知起倒

    成語拼音:
    bù zhī qǐ dǎo
    成語解釋:
    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成語出處: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五回:“你可知他一面在這里服藥,一面在那邊戕伐,碰了個不知起倒的醫生還給他服點燥烈之品,正是‘潑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罷了。”
    589

    補綴乾坤

    成語拼音:
    bǔ zhuì qián kūn
    成語解釋:
    縫補天地,比喻治理國家
    成語出處:
    590

    不知去向

    成語拼音:
    bù zhī qù xiàng
    成語解釋:
    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591

    不知其詳

    成語拼音:
    bù zhī qí xiáng
    成語解釋:
    不知道他的詳細情況。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聞,不知其詳。”
    592

    不知輕重

    成語拼音:
    bù zhī qīng zhòng
    成語解釋:
    輕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成語出處:
    戰國 秦 呂不韋《呂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不知輕重,則重者為輕,輕者為重矣。”
    593

    不知輕重緩急

    成語拼音:
    bù zhī qīng zhòng huǎn jí
    成語解釋:
    指人辦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辦的和可緩辦的區別
    成語出處:
    毛澤東《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上級機關也不要不分輕重緩急地沒有中心地同時指定下級機關做很多項工作。”
    594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成語拼音:
    bù zhī rén jiān yǒu xiū chǐ shì
    成語解釋:
    形容無恥到極點。
    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與高司諫書》:“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595

    不知肉味

    成語拼音:
    bù zhī ròu wèi
    成語解釋: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成語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596

    不知所出

    成語拼音:
    bù zhī suǒ chū
    成語解釋:
    ①不知道從哪里來的。②不知道該怎幺辦。
    成語出處:
    《文選 宋玉》:“卒愕異物,不知所出。”李善注:“不知所從來。”
    597

    不知所厝

    成語拼音:
    bù zhī suǒ cuò
    成語解釋:
    同“不知所措”。
    成語出處:
    晉·庚亮《讓中書令表》:“憂惶屏營,不知所厝。”
    598

    不治生產

    成語拼音:
    bù zhì shēng chǎn
    成語解釋:
    治:管理。指不注意或無暇料理自己的生計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599

    不知所從

    成語拼音:
    bù zhī suǒ cóng
    成語解釋:
    不知怎么辦。形容拿不定主意
    成語出處:
    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600

    不知所錯

    成語拼音:
    bù zhī suǒ cuò
    成語解釋:
    同“不知所措”。
    成語出處:
    《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無度,嚴誅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則人反其故。”
    * 動賓式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