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六的成語 (511個)

    241

    虎頭上捉虱子

    成語拼音:
    hǔ tóu shàng zhuō shī zǐ
    成語解釋:
    比喻干危險的事情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8回:“你偏進去,又不就走,還要虎頭上捉虱子!”
    242

    滑天下之大稽

    成語拼音:
    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
    成語解釋:
    強調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帶諷刺意味)。
    成語出處:
    魯迅《花邊文學 小品文的生機》:“不但唱工,單是黑頭涎臉扮丑腳,丑腳挺胸學黑頭,戲場上只見白鼻子的和黑臉孔的丑腳多起來,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243

    好心不得好報

    成語拼音:
    hǎo xīn bù dé hǎo bào
    成語解釋:
    報:報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誤解,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好意叫他洗腳,顛倒嫌冷嫌熱,卻不是好心不得好報!”
    244

    家丑不可外揚

    成語拼音: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
    成語解釋: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揚。
    成語出處: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風月瑞仙亭》:“欲要訟之于官,爭奈家丑不可外揚,故爾中止。”
    245

    九鼎不足為重

    成語拼音: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起來九鼎也不算重。
    成語出處:
    宋·傅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
    246

    赍盜糧,借賊兵

    成語拼音:
    jī dào liáng,jiè zéi bīng
    成語解釋:
    赍:以物送人;兵:兵器,武器。送給盜賊糧食,借給盜賊武器。比喻幫助敵人或壞人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盜糧,借賊兵。”
    247

    雞蛋里找骨頭

    成語拼音:
    jī dàn lǐ zhǎo gǔ tóu
    成語解釋:
    比喻故意挑剔。
    成語出處:
    老舍《老舍自傳》第一章第三節:“姑母常鬧脾氣。她單在雞蛋里找骨頭。她是我家中的閻王。直到我入了中學,她才死去,我可是沒有看見母親反抗過。”
    248

    經風雨,見世面

    成語拼音:
    jīng fēng yǔ,jiàn shì miàn
    成語解釋:
    經過許多磨難,見多識廣。形容人的生活閱歷豐富
    成語出處:
    毛澤東《組織起來》:“我們共產黨員應該經風雨,見世面;這個風雨,就是群眾斗爭的大風雨,這個世面,就是群眾斗爭的大世面。”
    249

    敬鬼神而遠之

    成語拼音:
    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
    成語解釋:
    敬之而不親近之意。指對某些人所持的一種態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對他客客氣氣,絕不接近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250

    局高天,蹐厚地

    成語拼音: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
    成語解釋:
    局:彎曲;蹐:小步走。蜷曲不敢伸展。形容小心謹慎,惶恐不安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251

    饑虎不可為鄰

    成語拼音:
    jī hǔ bù kě wéi lín
    成語解釋:
    鄰:鄰居。比喻不要與窮兇極惡之人在一起
    成語出處:
    清·江日升《臺灣外記》:“饑虎不可為鄰,我提師遠出,弟當留心防范。”
    252

    江海不逆小流

    成語拼音: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
    成語解釋:
    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納細流的緣故。比喻人氣度大才能擔當大事。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尊賢》:“太山不辭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253

    救寒莫如重裘

    成語拼音:
    jiù hán mò rú chóng qiú
    成語解釋:
    比喻處事須敦本務實。
    成語出處:
    漢 徐幹《中論 虛道》:“語稱:‘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療暑莫如親冰。’信矣哉!”
    254

    岌岌不可終日

    成語拼音:
    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
    成語解釋:
    形容情況非常危險,一天都過不下去。
    成語出處:
    《明史·馬士英傳》:“蓋明之季年內憂外患,岌岌不可終日。”
    255

    戛戛乎其難矣

    成語拼音:
    jiá jiá hū qí nán yǐ
    成語解釋:
    戛戛:困難的樣子。形容極其困難
    成語出處:
    唐·韓愈《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256

    借寇兵,赍盜糧

    成語拼音:
    jiè kòu bīng,jī dào liáng
    成語解釋:
    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給盜賊糧食,借給盜賊武器。比喻幫助敵人或壞人
    成語出處:
    秦·李斯《諫逐客書》:“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借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257

    疾雷不及塞耳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成語出處:
    《淮南子 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258

    捷雷不及掩耳

    成語拼音:
    jié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語解釋:
    猶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備。
    成語出處:
    《晉書·苻堅載記上》:“此捷濟上機,所謂捷雷不及掩耳。”
    259

    疾雷不暇掩耳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成語出處:
    晉 傅玄《傅子 闕題》:“我欲戰而彼不欲戰者,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當其沖者摧,值其鋒者破,所謂疾雷不暇掩耳,則又誰御之。”
    260

    既來之,則安之

    成語拼音: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成語解釋: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論語 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 六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