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八開頭 (785個)

    461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成語拼音:
    qiú shēng bù néng,qiú sǐ bù dé
    成語解釋: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處境十分艱難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4回:“屢次要尋自盡,無奈眾人日夜提防,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462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成語拼音:
    qiú shēng bù shēng,qiú sǐ bù sǐ
    成語解釋: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處境十分艱難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此間管營、差撥十分害人,只是要詐人錢物。……若是無錢,將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46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成語拼音: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
    師:借鑒。不要忘記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后工作的借鑒。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
    464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成語拼音:
    qún xián bì zhì,shào zhǎng xián jí
    成語解釋:
    畢:全。各種賢人、老少聚集在一起
    成語出處: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465

    取之不盡,用之有余

    成語拼音:
    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yǒu yú
    成語解釋:
    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源源不斷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4回:“你自己的家財取之不盡,用之有余……卻是因何舍了自己的祖業,去住人家的不吉房廊?”
    466

    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成語拼音:
    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
    成語解釋:
    指拋棄覺得可惜,但吃起來沒有味道。讓人陷于進退兩難中
    成語出處: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467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成語拼音: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
    成語解釋:
    舊時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成語出處: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種人的腦筋,浸透著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他相信這樣的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甚至用這一大套剝削階級的話,來為他的自私自利和個人主義辯護。”
    468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成語拼音:
    rì chū ér zuò,rì luò ér xī
    成語解釋:
    作:做工。太陽升起就做工,太陽下山就休息。泛指簡樸單純的生活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2章:“如果你從小就在這個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現在就會和眾鄉親抱同一理想。”
    469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成語拼音:
    rì chū ér zuò,rì rù ér xī
    成語解釋:
    太陽升起就起來勞動,太陽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單純簡樸的生活。
    成語出處:
    《莊子 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470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成語拼音: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成語解釋: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71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成語拼音:
    rén fēi shèng xián,shú néng wú guò
    成語解釋:
    舊時指一般人犯錯誤是難免的。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472

    日計不足,歲計有余

    成語拼音:
    rì jì bù zú,suì jì yǒu yú
    成語解釋:
    每天算下來沒有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比喻積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獲。
    成語出處:
    《淮南子·真訓》:“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有余。”
    473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成語拼音:
    rén shēng yī shì,cǎo shēng yī qiū
    成語解釋:
    人活一生,草只有一個秋天。形容生命短暫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們只管打魚營生,學得他們過一日也好!”
    474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成語拼音:
    rén tóng cǐ xīn,xīn tóng cǐ lǐ
    成語解釋: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會相同。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只是她也是個女孩兒。俗語說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475

    人無貌相,水無斗量

    成語拼音:
    rén wú mào xiàng,shuǐ wú dǒu liáng
    成語解釋:
    相:估量,評價。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成語出處:
    《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回:“人無貌相,水無斗量,西子向業浣紗,飛燕曾充婢役,我雖一貧家女,將來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476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成語拼音: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成語解釋: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77

    容膝之安,一肉之味

    成語拼音:
    róng xī zhī ān,yī ròu zhī wèi
    成語解釋:
    形容生活條件并不好。
    成語出處:
    《列女傳·賢明》:“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懷楚國之憂,其可乎?”
    478

    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成語拼音:
    ruò yào bù zhī,chú fēi mò wéi
    成語解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479

    日月經天,河海帶地

    成語拼音:
    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
    成語解釋:
    日月天天經過天空,江河天天流經大地。比喻光明正大、歷久不衰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上》:“其事昭昭,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足以比。”
    480

    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成語拼音:
    rì yuǎn rì shū,rì qīn rì jìn
    成語解釋:
    疏:疏遠;近:親近。不經常在一起就日益疏遠,經常在一起就日益親近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自古道:‘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 八開頭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