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偏正式成語 (7973個)

    901

    白衣秀士

    成語拼音:
    bái yī xiù shì
    成語解釋:
    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成語出處:
    元 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休道是他,至如呂巖,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
    902

    鮑魚之次

    成語拼音:
    bào yú zhī cì
    成語解釋:
    賣咸魚的店鋪。魚常腐臭,因以喻惡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鮑魚
    成語出處:
    《大戴禮記 曾子疾病》:“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與小人游,貸乎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王聘珍解詁:“次,若今市亭然。”
    903

    必由之地

    成語拼音:
    bì yóu zhī dì
    成語解釋:
    必:一定;由:經過。必定要經過的道路、地方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1回:“此人聞得青州有三千銀子上京,兗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904

    不易之典

    成語拼音:
    bù yì zhī diǎn
    成語解釋:
    不變的法則。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顏延之《赭白馬賦》:“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
    905

    布衣之交

    成語拼音:
    bù yī zhī jiāo
    成語解釋:
    布衣:古時平民的衣著。平民之間交往的友誼。指顯貴者與沒有官職、地位低賤的人相交往。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三》:“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愿君以此從衛君游。”鮑彪注:“言交于未貴時。”
    906

    必由之路

    成語拼音:
    bì yóu zhī lù
    成語解釋:
    必:一定;由:經過。一定要經過的道路。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 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認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907

    卑以自牧

    成語拼音:
    bēi yǐ zì mù
    成語解釋:
    指以謙卑自守。
    成語出處:
    語出《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養也。”高亨注:“余謂牧猶守也,卑以自牧謂以謙卑自守也。”
    908

    鮑魚之肆

    成語拼音:
    bào yú zhī sì
    成語解釋:
    賣咸魚的店。比喻壞人成堆的地方。
    成語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慕賢》:“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909

    不虞之隙

    成語拼音:
    bù yú zhī xì
    成語解釋:
    不虞:沒有料到;隙:裂痕。指意外的誤會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既親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毀。這日不知為何,二人言語有些不和起來。”
    910

    白衣宰相

    成語拼音:
    bái yī zǎi xiàng
    成語解釋:
    指宰相家屬中身無名位而仗勢擅權的人。
    成語出處:
    《新唐書 令狐滈傳》:“且滈居當時,謂之‘白衣宰相’。滈未嘗舉進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謂無解及第,不已罔乎?”
    911

    不虞之譽

    成語拼音:
    bù yú zhī yù
    成語解釋:
    虞:料想;譽:稱贊。沒有意料到的贊揚。
    成語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912

    賁育之勇

    成語拼音:
    bēn yù zhī yǒng
    成語解釋:
    賁育:戰國時期勇士孟賁和夏育。指壯士的勇敢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力稱烏獲,捷言慶志,勇期賁育。”
    913

    不由自主

    成語拼音:
    bù yóu zì zhǔ
    成語解釋: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1回:“我也不很記得了。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殺人才好。”
    914

    百折不撓

    成語拼音:
    bǎi zhé bù náo
    成語解釋:
    折:挫折。撓:彎曲;引伸為屈服。無論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縮;不屈服。
    成語出處:
    漢 蔡邕《太尉喬玄碑》:“其性疾華尚樸,有百折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
    915

    比眾不同

    成語拼音:
    bǐ zhòng bù tóng
    成語解釋:
    與大家相比,大不一樣。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原來悟空筋斗云比眾不同,十分快疾,把個金星撇在腦后,先至南天門外。”
    916

    不戰而潰

    成語拼音:
    bù zhàn ér kuì
    成語解釋:
    潰:潰敗。沒有開戰就自行崩潰。形容毫無戰斗力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9回:“孫臏使人挑龐涓之頭示之,步軍不戰而潰。”
    917

    百丈竿頭

    成語拼音:
    bǎi zhàng gān tóu
    成語解釋:
    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到很高境界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景岑禪師》:“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918

    白晝見鬼

    成語拼音:
    bái zhòu jiàn guǐ
    成語解釋:
    泛指虛妄荒誕、不可能出現的事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龍香嘻的一笑道:‘白日見鬼!枉著人急了這許多時。’”
    919

    不櫛進士

    成語拼音:
    bù zhì jìn shì
    成語解釋:
    櫛:梳頭。不綰髻插簪的進士。舊指有文采的女人。
    成語出處:
    唐 朱揆《諧噱錄 不櫛進士》:“關圖有妹能文,每語人曰:‘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
    920

    不自滿假

    成語拼音:
    bù zì mǎn jiǎ
    成語解釋:
    不自滿,不自大。
    成語出處:
    《書·大禹謨》:“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 偏正式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