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偏正式成語 (7973個)

    661

    不可收拾

    成語拼音:
    bù kě shōu shí
    成語解釋:
    收拾:整理。原意是沒法歸類整頓;后形容事物敗壞到無法整頓或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出處:
    唐 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頹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
    662

    不可勝數

    成語拼音:
    bù kě shèng shǔ
    成語解釋:
    勝:盡。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極多。也作“不可勝計”。
    成語出處: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
    663

    不可勝算

    成語拼音:
    bù kě shèng suàn
    成語解釋:
    勝:盡。數量多得不可計算。形容數量極多。
    成語出處:
    《東觀漢記 鄧訓傳》:“太原吏民苦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溺死者不可勝算。”
    664

    不可勝書

    成語拼音:
    bù kě shēng shū
    成語解釋:
    勝:盡;書:書寫,記載。不是用文字能寫完的。形容要寫的事情很多
    成語出處:
    唐·權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成天下重名碩望者,不可勝書。”
    665

    不可思議

    成語拼音:
    bù kě sī yì
    成語解釋:
    原是佛教用語;指神秘奧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語表達。后形容對事物情況、發展變化或言論無法想象很難理解。
    成語出處:
    《維摩詰經 不思議品》:“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慧遠義記:“不思據心,不議就口,解脫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為不可思議。”
    666

    不可同年而語

    成語拼音: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成語解釋:
    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論
    成語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變長挈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667

    不可同日而語

    成語拼音: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語解釋: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并論,不能相比。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668

    百口同聲

    成語拼音:
    bǎi kǒu tóng shēng
    成語解釋:
    大家所說的都一樣。
    成語出處: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時已亭午,小珠跌坐墳下,哭個不住。末后禿頭與跟人勸止,大眾百口同聲,小珠方停了哭,謝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禿頭家來。”
    669

    不可向邇

    成語拼音:
    bù kě xiàng ěr
    成語解釋:
    邇:近。不可接近。
    成語出處:
    《尚書 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670

    不可須臾離

    成語拼音:
    bù kě xū yú lí
    成語解釋:
    須臾:片刻。一會都不能離開。形容至關重要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者也,可離非道也。”
    671

    不可逾越

    成語拼音:
    bù kě yú yuè
    成語解釋:
    逾:超過。不能超過或不能越過。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年》:“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
    672

    不可言喻

    成語拼音:
    bù kě yán yù
    成語解釋:
    喻:說明,告知。不能用言語來說明。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江城》:“生于此時,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亂絲,不可言喻。”
    673

    不可移易

    成語拼音:
    bù kě yí yì
    成語解釋:
    移:轉移;易:變換。不能動搖和改變。形容不可動搖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4卷:“有所定,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一定則不可移易,任是千勁萬勁,也動搖他不得。”
    674

    不可言狀

    成語拼音:
    bù kě yán zhuàng
    成語解釋:
    狀:形容。沒法用言辭來形容
    成語出處:
    廖仲愷《再論錢幣革命》:“其結果遂致錢幣之購買力銳減,受契約上一定之月給以為生活者,窘苦不可言狀。”
    675

    不刊之典

    成語拼音:
    bù kān zhī diǎn
    成語解釋:
    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成語出處:
    《梁書 蕭子云傳》:“伏以圣旨所定樂論鐘律緯緒,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懸日月,不刊之典,禮樂之孝,致治所成。”
    676

    不可捉摸

    成語拼音:
    bù kě zhuō mō
    成語解釋:
    捉摸:揣測;預料。指對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也指無法知道對方的用意。
    成語出處:
    明 謝肇淛《五雜俎 人部四》:“及一廁足,不能自返,而故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677

    不可終日

    成語拼音:
    bù kě zhōng rì
    成語解釋:
    終日:從早到晚;整天。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局勢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678

    不刊之書

    成語拼音:
    bù kān zhī shū
    成語解釋:
    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成語出處:
    漢 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679

    百里才

    成語拼音:
    bǎi lǐ cái
    成語解釋:
    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龐統傳》:“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
    680

    半路出家

    成語拼音:
    bàn lù chū jiā
    成語解釋: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離家去當和尚、尼姑。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成語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偏正式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