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主謂式 (5320個)

    781

    癡人說夢

    成語拼音:
    chī rén shuō mèng
    成語解釋:
    癡:呆;傻。原指對傻子說夢話;傻子信以為真。現在比喻憑妄想說根本辦不到的荒唐話。
    成語出處:
    宋 無名氏《愛日齋叢鈔》第三卷:“蘇公肯亦效癡人說夢邪?”
    782

    差若天淵

    成語拼音:
    chā ruò tiān yuān
    成語解釋:
    差:不同;天淵:天和深淵。比喻差別極大
    成語出處:
    孫中山《心理建設》第八章:“前后相較,差若天淵。”
    783

    寵辱無驚

    成語拼音:
    chǒng rǔ wú jīng
    成語解釋:
    寵:寵愛;辱:羞辱。受寵受辱都不感到驚訝、無動于衷。指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一卷:“子期寵辱無驚,伯牙愈加愛重。”
    784

    寸絲不掛

    成語拼音:
    cùn sī bù guà
    成語解釋:
    ①形容赤身裸體。②佛教徒用以比喻心中毫無牽掛。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普愿禪師》:“師便問:‘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
    785

    出師不利

    成語拼音:
    chū shī bù lì
    成語解釋:
    師:軍隊。利:順利。出戰不順利。形容事情剛開始,就遭受敗績。
    成語出處:
    浩然《艷陽天》第29章:“今天真是出師不利,一個好人都沒有遇上。”
    786

    成事不說

    成語拼音:
    chéng shì bù shuō
    成語解釋:
    說:解說。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說;后指事情已過,不要再解說。
    成語出處:
    《論語 八佾》:“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復說也。'
    787

    才識過人

    成語拼音:
    cái shí guò rén
    成語解釋:
    才能和見識超過一般人。
    成語出處:
    元 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識過人。”
    788

    處士橫議

    成語拼音:
    chǔ shì héng yì
    成語解釋:
    處士:有才德不愿做官的人;橫議:隨便議論。指不做官的隱士可以無所顧忌妄加評論政治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789

    長繩系日

    成語拼音:
    cháng shéng jì rì
    成語解釋:
    系:拴,縛。用長繩子把太陽拴住。比喻想留住時光。
    成語出處:
    晉 傅玄《九曲歌》:“歲莫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
    790

    赤繩系足

    成語拼音:
    chì shéng jì zú
    成語解釋:
    赤繩:紅繩;系:結、扣。舊指男女雙方經由媒人介紹而成親。
    成語出處:
    唐 李復言《續玄怪錄》:“固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逭。’”
    791

    春色撩人

    成語拼音:
    chūn sè liáo rén
    成語解釋:
    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們的興致。
    成語出處:
    宋·陸游《劍南詩稿·山園雜詠五首》:“桃花爛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為。”
    792

    春事闌珊

    成語拼音:
    chūn shì lán shān
    成語解釋:
    闌珊:將盡,將衰。指春天就要過去了
    成語出處:
    元·方伯成《端正好·憶別》套曲:“柳絮綿花飄瓣,又一番春事闌珊。”
    793

    春色滿園

    成語拼音:
    chūn sè mǎn yuán
    成語解釋: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也作“滿園春色”。
    成語出處:
    宋 葉紹翁《游園不值》詩:“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794

    春色惱人

    成語拼音:
    chūn sè nǎo rén
    成語解釋:
    惱: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們的興致
    成語出處:
    宋·王安石《夜直》詩:“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795

    春山如笑

    成語拼音:
    chūn shān rú xiào
    成語解釋: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成語出處: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796

    赤舌燒城

    成語拼音:
    chì shé shāo chéng
    成語解釋:
    赤:火紅色。赤舌如火,足以燒城。比喻毀謗或挑拔離間的話非常傷害人。
    成語出處:
    漢 揚雄《太玄 干》:“赤舌燒城,吐水于瓶。”
    797

    春深似海

    成語拼音:
    chūn shēn sì hǎi
    成語解釋:
    春天美麗的景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這屋里那塊‘四樂堂’的匾,可算掛定了!不然,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難免‘愁深似海’。”
    798

    此事體大

    成語拼音:
    cǐ shì tǐ dà
    成語解釋:
    事體:事情。這事關系重大,牽涉面廣。亦作“茲事體大”。
    成語出處:
    宋·范仲淹《讓觀察使第二表》:“此事體大,乞垂圣鑒,特降中旨。”
    799

    癡鼠拖姜

    成語拼音:
    chī shǔ tuō jiāng
    成語解釋:
    癡:無知;拖:拉。比喻人不聰明,還自找麻煩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按俗語說便叫作‘賣盆的自尋的’;掉句文便叫作‘癡鼠拖姜,春蠶自縛’!”
    800

    蒼生涂炭

    成語拼音:
    cāng shēng tú tàn
    成語解釋: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進火坑那樣痛苦。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3回:“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涂炭。”
    * 主謂式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