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三的成語 (1980個)

    621

    情同骨肉

    成語拼音:
    qíng tóng gǔ ròu
    成語解釋:
    形容關系密切如一家人。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47回:“我與公覆,情同骨肉,徑來為獻密書,未知丞相肯容納否?”
    622

    求田問舍

    成語拼音:
    qiú tián wèn shě
    成語解釋:
    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介。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魏志 陳登傳》:“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
    623

    去邪歸正

    成語拼音:
    qù xié guī zhèng
    成語解釋:
    指去掉邪惡,歸于正道。
    成語出處:
    國志 蜀志 后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后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624

    禽息鳥視

    成語拼音:
    qín xī niǎo shì
    成語解釋:
    比喻生活優裕而對社會不能做一點有益的事。
    成語出處:
    國 魏 曹植《求自試表》:“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于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625

    青蠅吊客

    成語拼音:
    qīng yíng diào kè
    成語解釋:
    死后只有青蠅來吊。比喻生前沒有知己朋友的人。
    成語出處:
    國志·吳書·虞翻傳》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
    626

    曲意逢迎

    成語拼音:
    qū yì féng yíng
    成語解釋:
    違背自己心意討好別人。
    成語出處:
    宋 葉紹翁《四朝見聞錄》:“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從而附合,曲意逢迎,貽害生民,恬不知恤。”
    627

    氣涌如山

    成語拼音:
    qì yǒng rú shān
    成語解釋:
    形容惱怒到極點。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吳志 吳主傳》:“權大怒,欲自征淵”裴松之注引晉 虞溥《江表傳》:“朕年六十,世事難易,靡所不嘗,近為鼠子所前卻,令人氣涌如山。”
    628

    器宇軒昂

    成語拼音:
    qì yǔ xuān áng
    成語解釋:
    軒昂:精神飽滿。形容人精神飽滿,風度不凡。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43回:“張昭等見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道此人必來游說。”
    629

    七縱七禽

    成語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成語解釋:
    亦作“七縱七擒”。相傳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于營陳之間,問曰:
    成語出處:
    相傳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事見《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630

    肉顫心驚

    成語拼音:
    ròu chàn xīn jīng
    成語解釋:
    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成語出處:
    國演義》第九回:“吾近日肉顫心驚,恐非吉兆。”
    631

    繞梁

    成語拼音:
    rào liáng sān rì
    成語解釋:
    繞梁:在房梁間繚繞飄蕩。(余音)環繞屋梁旋轉天。形容美妙動聽的聲音。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儷,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632

    入木

    成語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成語解釋:
    本指書法筆力蒼勁有力。后比喻見解透徹;議論深刻。
    成語出處:
    唐 張懷瓘《書斷 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分。”
    633

    柔能克剛

    成語拼音:
    róu néng kè gāng
    成語解釋: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夠制服剛強的人。同“柔能制剛”。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國演義》第六十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
    634

    忍辱負重

    成語拼音:
    rěn rǔ fù zhòng
    成語解釋:
    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吳志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635

    忍辱偷生

    成語拼音:
    rěn rǔ tōu shēng
    成語解釋:
    偷:茍且。忍受屈辱,茍且活命。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八回:“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辱偷生。”
    636

    如魚得水

    成語拼音:
    rú yú dé shuǐ
    成語解釋:
    好像魚得到水一樣。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適合的環境。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637

    仁義之師

    成語拼音:
    rén y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
    師:軍隊。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亦作“仁義之兵”。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吾欲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義之師,吊民伐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
    638

    山崩地陷

    成語拼音:
    shān bēng dì xiàn
    成語解釋: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國演義》第九十四回:“忽然一聲響,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塹之中。”
    639

    事不過

    成語拼音:
    shì bù guò sān
    成語解釋:
    謂同樣的事不宜連作次。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過。’我若不去,真是個下流無恥之徒。”
    640

    百六十行

    成語拼音: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成語解釋:
    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成語出處:
    明 無名氏《白兔記 投軍》:“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百六十行做買賣的,愿投軍者,旗下報名。”
    * 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