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三國成語 (764個)

    561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成語拼音:
    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
    成語解釋:
    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成語出處:
    ·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562

    龍騰虎躍

    成語拼音:
    lóng téng hǔ yuè
    成語解釋: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也作“龍跳虎躍。”
    成語出處:
    唐 嚴從《擬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563

    臨危受命

    成語拼音:
    lín wēi shòu mìng
    成語解釋:
    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成語出處: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564

    臨危制變

    成語拼音:
    lín wēi zhì biàn
    成語解釋:
    面臨危難時緊急應變
    成語出處:
    晉·陳壽《志·魏志·明帝紀》:“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
    565

    龍驤虎步

    成語拼音:
    lóng xiāng hǔ bù
    成語解釋:
    象龍馬昂首,如老虎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成語出處:
    魏 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虎步,慕為壯士乎?”
    566

    名不副實

    成語拼音:
    míng bù fù shí
    成語解釋:
    名:名稱;副:相稱;相符合。名聲與事實不相符合。指空有虛名。
    成語出處:
    魏 劉邵《人物志 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
    567

    命儔嘯侶

    成語拼音:
    mìng chóu xiào lǚ
    成語解釋:
    命、嘯:呼引,呼喚;儔、侶:同伴。招乎意氣相投的人,一道從事某一活動。
    成語出處:
    魏·曹植《洛神賦》:“眾靈雜還,命儔嘯侶。”
    568

    秘而不露

    成語拼音:
    mì ér bù lù
    成語解釋:
    嚴守秘密,不肯吐露
    成語出處:
    晉 陳壽《志 董昭傳》:“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
    569

    毛發之功

    成語拼音:
    máo fà zhī gōng
    成語解釋:
    形容極微小的功勞。
    成語出處:
    魏 曹植《求自試表》:“竊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發之功,以報所受之恩。”
    570

    獼猴騎土牛

    成語拼音:
    mí hóu qí tǔ niú
    成語解釋:
    比喻職位提升很慢。
    成語出處:
    志·魏書·鄧艾傳》引《世語》:“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571

    買賤賣貴

    成語拼音:
    mǎi jiàn mài guì
    成語解釋:
    指低價買進而高價賣出
    成語出處:
    漢 張衡《西京賦》:“爾乃商賈百族,裨販夫婦。” 吳 薛綜注:“裨販,買賤賣貴,以自裨益。”
    572

    妙絕時人

    成語拼音:
    miào jué shí rén
    成語解釋:
    指作品的好,不是當時的人所能比。
    成語出處:
    魏 曹丕《與吳質書》:“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573

    暮景桑榆

    成語拼音:
    mù jǐng sāng yú
    成語解釋:
    夕陽斜照在桑樹和榆樹頂端,一派黃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時光。桑榆,古人以為是日所入處。
    成語出處:
    魏 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南朝 梁 蕭統《文選 劉鑠〈擬古二首〉》:“愿垂薄暮景,照妾桑榆時。”
    574

    明眸善睞

    成語拼音:
    míng móu shàn lài
    成語解釋: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成語出處:
    魏 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575

    目送手揮

    成語拼音:
    mù sòng shǒu huī
    成語解釋: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成語出處:
    魏·稽康《贈兄弟才公穆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576

    名實相符

    成語拼音:
    míng shí xiāng fú
    成語解釋:
    名聲或名稱和實際一致。
    成語出處:
    曹操《與王修書》:“君澡身澡德,流聲本州,忠能成績,為世美談,名實相符,過人甚遠。”
    577

    謀事在人

    成語拼音:
    móu shì zài rén
    成語解釋:
    謀:謀劃;安排。計劃安排事情是屬于人的能力范圍之內的。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578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成語拼音: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
    成語解釋:
    舊諺。意思是自己已經盡力而為,至于能否達到目的,那就要看時運如何了。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103回:“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579

    怒目而視

    成語拼音:
    nù mù ér shì
    成語解釋:
    怒目:瞪著發怒的眼睛;視:看。非常憤怒地瞪著雙眼看。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林沖、楊志怒目而視,有欲要發作之色。”
    580

    牛蹄中魚

    成語拼音:
    niú tí zhōng yú
    成語解釋:
    牛蹄:是指牛蹄印里的積水。牛蹄印坑里的魚。比喻死期迫近。
    成語出處:
    (魏) 應璩《與韋仲將書》:“誠恐將為牛蹄中魚,卒鮑氏之肆矣。”
    * 三國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