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三國成語 (764個)

    541

    計無所出

    成語拼音:
    jì wú suǒ chū
    成語解釋:
    計:計策,辦法。想不出什么辦法。
    成語出處:
    《晉書 顧榮傳》:“兄弟姻婭盤固州郡,威逼士庶以為臣仆,于時賢愚計無所出。”
    542

    進賢進能

    成語拼音:
    jìn xián jìn néng
    成語解釋:
    猶言進賢任能。
    成語出處:
    ·蜀·諸葛亮《將苑·將器》:“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于理亂,此十萬人之將。”
    543

    緊行無好步

    成語拼音:
    jǐn xíng wú hǎo bù
    成語解釋:
    走得太急步子就邁不穩。比喻過于倉促,事情就做不好。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演義》第74回:“禁曰:‘緊行無好步,當緩圖之。’龐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
    544

    家學淵源

    成語拼音:
    jiā xué yuān yuán
    成語解釋:
    家學:家傳的學問;淵源:水源;這里指根源。家世相傳的學問有根源。形容出身于書香門弟;學問扎實;學有根底。
    成語出處:
    宋 劉克莊《后村全集 送林寬夫父子》:“家學有淵源,傳之于艾軒。”
    545

    急于求成

    成語拼音:
    jí yú qiú chéng
    成語解釋:
    急:急切地。急著要取得成功。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546

    儉以養德

    成語拼音:
    jiǎn yǐ yǎng dé
    成語解釋: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成語出處:
    ·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547

    儉以養廉

    成語拼音:
    jiǎn yǐ yǎng lián
    成語解釋:
    節儉可以培養廉潔的作風和風氣。
    成語出處:
    蜀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
    548

    咎由自取

    成語拼音:
    jiù yóu zì qǔ
    成語解釋:
    咎:災禍;懲罰。災禍、懲罰是由自己招來的。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時有所聞,雖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談起來,總說這卜知府辦的太煞認真的。”
    549

    擊鐘鼎食

    成語拼音:
    jī zhōng dǐng shí
    成語解釋:
    打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成語出處:
    漢·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魏·嵇康《卜疑》:“寧聚貨千億,擊鐘鼎食;枕藉芬芳,婉臠美色乎?”
    550

    箭在弦上

    成語拼音: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成語解釋: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況緊急;采取某種行動已成為必然之勢。
    成語出處:
    魏 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551

    口干舌燥

    成語拼音:
    kǒu gān shé zào
    成語解釋: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熱或說話很多;費盡口舌。
    成語出處:
    魏 曹植《善哉行》:“來日大難,口燥唇干;今日相樂,皆當喜歡。”
    552

    刻肌刻骨

    成語拼音:
    kè jī kè gǔ
    成語解釋:
    形容感受極深刻。
    成語出處:
    魏 曹植《上責躬詩表》:“刻肌刻骨,迫思罪戾,晝分而食,夜分而寢。”
    553

    曠若發蒙

    成語拼音:
    kuàng ruò fā méng
    成語解釋:
    曠:空曠;開闊。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闊明朗,好像雙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見了東西。亦比喻使人頭腦忽然開竅,明達起來。
    成語出處:
    魏 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
    554

    狼狽不堪

    成語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成語解釋:
    狼狽:疲憊、窘迫的樣子;堪:忍受。指困頓窘迫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 朱熹《與政府札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臥,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555

    老成練達

    成語拼音:
    lǎo chéng liàn dá
    成語解釋:
    練達:指閱歷多而通達人情。形容人穩重老練,通達事理。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演義》第一百二十回:“杜預為人,老成練達,好學不倦,最喜歡讀左秋明《春秋傳》。”
    556

    流芳百世

    成語拼音:
    liú fāng bǎi shì
    成語解釋:
    流:流傳;芳:花草的香氣;比喻好的名聲;百世:古人以30年為一世;形容極為久遠的時間。美好的名聲在后世永久流傳。也作“流芳千古”。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寞,將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557

    老驥伏櫪

    成語拼音:
    lǎo jì fú lì
    成語解釋:
    驥:千里馬;櫪:馬槽。伏櫪:就著馬槽吃食。老的千里馬雖然趴在槽頭吃食;但仍想奔馳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壯志。
    成語出處:
    魏 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558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成語拼音:
    lǎo jì fú lì,zhì zài qiān lǐ
    成語解釋:
    驥:駿馬,千里馬;櫪: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
    成語出處:
    ·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559

    力排眾議

    成語拼音:
    lì pái zhòng yì
    成語解釋:
    力:竭力;排:排除;議:議論;意見。竭力排除或駁倒各個人的議論;使自己的主張占上風。
    成語出處:
    宋 蘇轍《上皇帝書》:“臣以不識忌諱,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眾議,使臣得不遂棄于世。”
    560

    路人皆知

    成語拼音:
    lù rén jiē zhī
    成語解釋: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語出處:
    晉 習鑿齒《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 三國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