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一的成語 (1582個)

    501

    百不

    成語拼音:
    bǎi bù yī shuǎng
    成語解釋:
    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會失誤
    成語出處:
    《清史稿·戴敦元傳》:“至老,或問僻事,指革書案卷,百不爽。”
    502

    別創

    成語拼音:
    bié chuàng yí gé
    成語解釋:
    指開創種新的風格或形式。
    成語出處: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 杜甫與蘇渙》:“僅存的三首,從內容來說,實在是別創格。”
    503

    步調

    成語拼音:
    bù diào yī zhì
    成語解釋:
    步調:走路時腳步的大小快慢。比喻進行某種活動;采取同步驟;同方式。
    成語出處: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在這種種方面,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致的目的,以利戰斗。”
    504

    不拘

    成語拼音:
    bù jū yī gé
    成語解釋: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規格;標準。指不限定于種規格和方式。
    成語出處:
    清 龔自珍《己亥雜詩》第125首:“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格降人才。”
    505

    別具

    成語拼音:
    bié jù yī gé
    成語解釋:
    格:格式;風格。另有種獨特的風格。形容別致、新穎;與眾不同的樣子、風度等。
    成語出處:
    清 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格。”
    506

    表里不

    成語拼音:
    biǎo lǐ bù yī
    成語解釋:
    表面和內在不樣。
    成語出處:
    《逸周書 謚法解》:“行見中外曰愨。”
    507

    伯樂

    成語拼音:
    bō lè yī gù
    成語解釋:
    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成語出處:
    《戰國策 燕策二》載:戰國時,蘇代說淳于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顧之,請獻朝之費。伯樂乃環而視之,去而顧之,旦而馬價十倍。
    508

    表里

    成語拼音:
    biǎo lǐ yī zhì
    成語解釋:
    里外致,指思想與言行完全
    成語出處:
    明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忠信樂易,表里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
    509

    不名

    成語拼音:
    bù míng yī gé
    成語解釋:
    指不局限于種規格或個格局。
    成語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 收藏 元》:“有元代畫家,全講氣韻,不名格,實能超出唐、宋人刻畫之習。”
    510

    不能贊

    成語拼音:
    bù néng zàn yī cí
    成語解釋:
    詞:說句話。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句話。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詞。”
    511

    不染

    成語拼音:
    bù rǎn yī chén
    成語解釋:
    形容清高廉潔。同“塵不染”。
    成語出處:
    鄭觀應《盛世危言 日報》:“胸中不染塵,惟澄觀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偉論。”
    512

    背水

    成語拼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成語解釋:
    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沒有退路。原作“背水陣”;背后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后來指處于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死戰。
    成語出處:
    宋 秦觀《將帥》:“韓信之擊趙,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戰而擒趙王歇,斬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513

    不問三七二十

    成語拼音:
    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語解釋:
    不顧切,不問是非情由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5回:“逛窯姐兒的人,倘給老爺查著了,他不問三七二十,當街就打。”
    514

    百無

    成語拼音:
    bǎi wú yī chéng
    成語解釋:
    百:很多;成:成就。指事無成
    成語出處:
    清 曾國藩《復陳右銘太守書》:“在軍日久,舉業益荒,忽忽衰老,百無成。”
    515

    百無

    成語拼音:
    bǎi wú yī shì
    成語解釋:
    是:對的;正確的。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
    成語出處: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無是,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為難處。”
    516

    并為

    成語拼音:
    bìng wéi yī tán
    成語解釋: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
    成語出處:
    唐 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并為談。”
    517

    不屑

    成語拼音:
    bù xiè yī gù
    成語解釋:
    不屑:認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顧:看下。不值得看。指對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成語出處: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顧視焉。”
    518

    不越雷池

    成語拼音:
    bù yuè léi chí yī bù
    成語解釋: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縣南。不敢越過界限,形容拘謹
    成語出處:
    曹靖華《憶當年,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有種慣例,從來送客,只到自己房門為止,不越雷池步。”
    519

    時,此

    成語拼音: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
    成語解釋:
    那是個時候,現在又是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彼時,此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520

    彼亦是非,此亦是非

    成語拼音:
    bǐ yì yī shì fēi,cǐ yì yī shì fēi
    成語解釋:
    彼:那。這種情況下與那種情況下的是非標準不。即沒有客觀的是非標準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是非,此亦是非。”
    * 一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