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一開頭的成語 (1059個)

    661

    知其未知其二

    成語拼音: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
    成語解釋:
    只了解事物的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公知其,未知其二。”
    662

    知效

    成語拼音:
    zhì xiào yī guān
    成語解釋:
    知:同“智”,才智;效:勝任。才智能力可以勝任官之職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故夫知效官,行比鄉,德合君,而征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663

    專心

    成語拼音:
    zhuān xīn yī yì
    成語解釋:
    意。
    成語出處:
    《漢書·翟方進傳》:“其專心意毋貸,近醫藥以自持。”漢·陸賈《新語·懷慮》:“專心意,身無境外之交,心無欹斜之慮。”
    664

    專心

    成語拼音:
    zhuān xīn yī zhì
    成語解釋:
    致:集中。心思很專。形容意,聚精會神
    成語出處:
    《清朝野史大觀·繆炳泰以畫受高宗知遇》:“可見技之末,非專心致為之數十年,亦不能發名而成業也。”
    665

    日和尚撞日鐘

    成語拼音: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rì zhōng
    成語解釋:
    比喻遇事敷衍,得過且過地混日子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6回:“行者方丟了鐘杵,笑道:‘你那里曉得!我這是做日和尚撞日鐘’的。”
    666

    無適

    成語拼音:
    zhǔ yī wú shì
    成語解釋:
    ,無雜念。
    成語出處:
    《二程·粹言》卷上:“或問敬子曰:‘主之謂敬。何謂?’子曰:‘無適之謂。’”《論語·學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無適之謂。”
    667

    愛國

    成語拼音:
    ài guó yī jiā
    成語解釋:
    熱愛祖國,像家人
    成語出處:
    《人民日報》1958.10.11:“都本著‘愛國家’的原則,采取既往不咎的態度。”
    668

    傲睨

    成語拼音:
    ào nì yī qiè
    成語解釋:
    睨:斜視。斜著眼看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視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他當紅的時候,是傲睨切的,多少同寅,沒有個在他眼里的。”
    669

    百不獲

    成語拼音:
    bǎi bù huò yī
    成語解釋:
    獲:得到。百個之中也得不到個。形容人或物極其難得
    成語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50回:“人品自會端正,文移自會清順、曉暢,然著實是百不獲的。”
    670

    百不

    成語拼音:
    bǎi bù yī cún
    成語解釋:
    百個里面沒有留下個。表示喪失殆盡。
    成語出處:
    北周 宇文逌《序》:“昔在陽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亂,百不存。”
    671

    百不

    成語拼音:
    bǎi bù yī dài
    成語解釋:
    猶言無寬免。
    成語出處:
    《新唐書 酷吏傳 來俊臣》:“后信之,詔于麗景門別置獄,敕俊臣等顓按事,百不貸。”
    672

    不拔

    成語拼音:
    bù bá yī máo
    成語解釋:
    形容非常吝嗇
    成語出處:
    宋 秦觀《浩氣傳》:“為己者至于不拔毛,兼愛者至于摩頂放踵。”
    673

    百不

    成語拼音:
    bǎi bù yī shuǎng
    成語解釋:
    爽:失,差。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會失誤
    成語出處:
    《清史稿·戴敦元傳》:“至老,或問僻事,指革書案卷,百不爽。”
    674

    百不

    成語拼音:
    bǎi bù yī yù
    成語解釋:
    百次中遇不到次。形容極其難得。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哀帝紀下》:“言立策成,終無咎悔,若此之事,百不遇,其知之所見,萬不及也。”
    675

    步調

    成語拼音:
    bù diào yī zhì
    成語解釋:
    步調:走路時腳步的大小快慢。比喻進行某種活動;采取同步驟;同方式。
    成語出處: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在這種種方面,都應該提高共產主義精神,防止宗派主義傾向,使我們的黨達到隊伍整齊,步調致的目的,以利戰斗。”
    676

    半解

    成語拼音:
    bàn jiě yī zhī
    成語解釋:
    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知半解”。
    成語出處:
    寧調元《燕京雜詩》:“半解知天下士,千歧百轍釜中魚。”
    677

    不堪

    成語拼音:
    bù kān yī jī
    成語解釋:
    不堪:經不起。經不起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時也指文章的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
    成語出處:
    王安憶《命運交響曲》:“我太響,心里卻在大聲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擊了!”
    678

    表里不

    成語拼音:
    biǎo lǐ bù yī
    成語解釋:
    表面和內在不樣。
    成語出處:
    《逸周書 謚法解》:“行見中外曰愨。”
    679

    伯樂

    成語拼音:
    bō lè yī gù
    成語解釋:
    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成語出處:
    《戰國策 燕策二》載:戰國時,蘇代說淳于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顧之,請獻朝之費。伯樂乃環而視之,去而顧之,旦而馬價十倍。
    680

    表里

    成語拼音:
    biǎo lǐ yī zhì
    成語解釋:
    里外致,指思想與言行完全
    成語出處:
    明 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忠信樂易,表里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
    * 一開頭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