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一開頭的成語 (1059個)

    601

    百無失

    成語拼音:
    bǎi wú shī yī
    成語解釋:
    百:很多;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成敗在于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
    602

    不因事,不長

    成語拼音: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成語解釋:
    智:聰明才智。不經歷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于那件事情的知識
    成語出處:
    宋·悟明《聯燈會要·道本禪師》:“老趙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為戲論,雖然如是,不因事,不長智。”
    603

    不值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shěn
    成語解釋:
    哂:微笑。不值得笑。指毫無意義或表示輕視
    成語出處:
    魯迅《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凡大隊的革命軍,必須切戰士的意識,都十分正確,分明,這才是真的革命軍,否則不值哂。”
    604

    不直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wén
    成語解釋:
    見“不直錢”。
    成語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愛文,不直文。”
    605

    滄海

    成語拼音:
    cāng hǎi yī lín
    成語解釋:
    大海中的片魚鱗。比喻非常渺小。
    成語出處:
    《冷眼觀》第七回:“因要替個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位闊公子,把自己從前十載青燈,半生黃卷,都隨著烏鞭黑帽,猶如滄海鱗,巫山片云,頃刻間風弛電掣,卷入無何有之鄉。”
    606

    聰明

    成語拼音:
    cōng míng yī shì
    成語解釋:
    表示個人輩子聰明。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我斷不出此事,枉自聰明世。每日退堂,便將畫圖展玩,千思萬想。”
    607

    聰明世,糊涂

    成語拼音:
    cōng míng yī shì,hú tū yī shí
    成語解釋:
    輩子都很精明,但有時下子糊涂。指聰明人也會犯錯誤
    成語出處:
    老舍《駱駝祥子》:“六十九歲的人了,反倒聰明世,糊涂時,教群猴兒王八蛋給吃了。”
    608

    警百

    成語拼音:
    chéng yī jǐng bǎi
    成語解釋:
    警:警戒,也做“儆”。懲罰個人以警戒多數人。
    成語出處:
    語本《漢書 尹翁歸傳》:“翁歸治東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庸庵筆記 威豐季年三奸伏誅》:“用特懲儆百,期于力振頹靡。”
    609

    戒百

    成語拼音:
    chéng yī jiè bǎi
    成語解釋:
    見“懲警百”。
    成語出處:
    明·沈釆《千金記》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問,懲戒百難容忍。”
    610

    打成

    成語拼音:
    dǎ chéng yī piàn
    成語解釋:
    原指把各種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回事。現多指人與人相互間關系密切;如同體。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順道,打成片。”
    611

    天和尚撞天鐘

    成語拼音:
    dāng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
    成語解釋: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極,混天算天,沒有積極主動的精神
    成語出處: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這就去當天和尚撞天鐘,有什么不好的呢?”
    612

    下西

    成語拼音: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
    成語解釋:
    指做事無計劃。比喻行動漂忽無定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使木板子東下,西下,攛這二百下子。”
    613

    佛高尺,魔高

    成語拼音: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成語解釋:
    原為佛家告誡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誘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方勢力(多指正義的)增長,與之對立的另方勢力(多指非正義的)則加倍增長。
    成語出處:
    明 李贄《與梅衡湘書》:“‘佛高尺,魔高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聲之有響,必然不相離者。”
    614

    付諸

    成語拼音:
    fù zhū yī jù
    成語解釋:
    炬:火把。把火全部燒了。同“付之炬”。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這許多名片里面,撿出張,上寫著顏軼回,……其余都付諸炬。”
    615

    古今

    成語拼音:
    gǔ jīn yī zhé
    成語解釋:
    轍:車輪碾過的痕跡。指某事物從古到今沒有改變
    成語出處:
    清·姚華《曲海勺·述旨第》:“立言者騖高,讀書者好奇,與其詹詹,毋寧炎炎,古今轍,顛撲不破。”
    616

    桂林枝,昆山片玉

    成語拼音:
    guì lín yī zhī,kūn shān piàn yù
    成語解釋:
    昆山:昆岡,古代產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枝花,昆山中的塊玉。比喻科舉考試中的出類拔萃的佼佼者
    成語出處:
    《晉書·郤詵傳》:“累遷雍州刺史。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猶桂林之枝,昆山之片玉。’”
    617

    高人

    成語拼音:
    gāo rén yī zhāo
    成語解釋:
    著:下棋時走步。指比其他人高明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6回:“這兩人會托外國人遞條子,他的見解已經高人著。”
    618

    恒河

    成語拼音:
    héng hé yī shā
    成語解釋:
    比喻極其渺小。
    成語出處:
    清·各邦額《夜譚隨錄·宋秀才》:“宋陰念身蜩寄世間,真如恒河沙,滄海粟。”
    619

    合兩為

    成語拼音:
    hé liǎng wéi yī
    成語解釋:
    亦作“合二為”。合兩者為體。
    成語出處:
    《后漢書·楊震傳》:“伏見詔書為阿母興起津城門內第舍,連里竟街,雕修繕飾,窮極巧伎。”李賢注:“合兩坊而為宅。”
    620

    事,長

    成語拼音:
    jīng yī shì,zhǎng yī zhì
    成語解釋:
    親身經歷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長關于這方面的知識
    成語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 漢史》:“人有常言:‘遭蹶者得便,經事者長智。’”
    * 一開頭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