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鵲無枝的意思 魏鵲無枝的讀音和出處
- 魏
- 鵲
- 無
- 枝
- 成語名稱:
- 魏鵲無枝
- 成語拼音:
- [wèi què wú zhī]
- 成語解釋:
- 喻賢才無所依存。語本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 成語出處:
- 語出三國·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 成語例句:
- 宋·李曾伯《臨江仙·甲寅中秋和劉舍人賞月》詞:“我有芳尊供玩事,從渠魏鵲無枝。”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定語;多用于比喻句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魏鵲無枝
- 英文翻譯:
- Wei que without branche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魏鵲無枝”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W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無所 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
“魏鵲無枝”的單字解釋
【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鵲】:也叫喜鵲。鳥類。喙尖,尾長,體羽大部為黑色,肩和腹白色。叫聲響亮,主食昆蟲,是益鳥。
【無】:[wú]1.沒有(跟“有”相對):從無到有。無產階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不:無論。無須。3.不論:事無大小,都有人負責。4.同“毋”。5.姓。[mó]見【南無】。
“魏鵲無枝”的相關成語
“魏鵲無枝”的關聯成語
魏字的成語
鵲字的成語
無字的成語
枝字的成語
魏開頭的成語
鵲開頭的成語
無開頭的成語
枝開頭的成語
wei的成語
que的成語
wu的成語
zhi的成語
wqwz的成語
魏鵲什么什么的成語
魏什么無什么的成語
魏什么什么枝的成語
什么鵲無什么的成語
什么鵲什么枝的成語
什么什么無枝的成語
* 魏鵲無枝的意思 魏鵲無枝的成語解釋 魏鵲無枝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