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之才的意思 經國之才的讀音和出處
- 經
- 國
- 之
- 才
- 成語名稱:
- 經國之才
- 成語拼音:
- [jīng guó zhī cái]
- 成語解釋:
-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成語出處:
- 晉 葛洪《抱樸子外篇 自敘》:“一時莫倫,有經國之才。”
- 成語例句:
- 《晉書·劉坤傳》:“祖邁,有經國之才,為相國參軍、散騎常侍。”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指治理國家的才干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經國之才
- 英文翻譯:
- a great ability to rule the countr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經國之才”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晉朝成語 人物品質的成語 才氣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治理 國家 才干
“經國之才”的單字解釋
【經】:[jīng]1.(舊讀jìng)織物上縱的方向的紗或線(跟“緯”相對):經紗。經線。2.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經脈。經絡。3.經度:東經。西經。4.經營;治理:經商。整軍經武。5.上吊:自經。6.歷久不變的;正常:經常。不經之談。7.經典:本草經。佛經。念經。十三經。8.月經:行經。經血不調。9.姓。10.經過:經年累月。幾經周折。這件事是經我手辦的。經他一說,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經不起。經得起考驗。[jìng]織布之前,把紡好的紗或線密密地繃起來,來回梳整,使成為經紗或經線:經紗。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才】:1.才能:德才兼備。多才多藝。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來就要走?5.表示事情發生得晚或結束得晚:他說星期三動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風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種條件下然后怎樣(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須”或含有這類意思):只有依靠群眾,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發生新情況,本來并不如此:經他解釋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數量小,次數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這個工廠開辦時才幾十個工人。別人一天干的活兒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強調所說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麥子長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經國之才”的近義詞
“經國之才”的相關成語
經國之才
經國大業
國之存亡,匹夫有責
國之干城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
國之四維
杞國之憂
亡國之器
亡國之社
亡國之聲
亡國之音
振國之患
佐國之謀
八斗之才
不羈之才
撥亂之才
百里之才
超世之才
斗筲之才
蓋世之才
“經國之才”的關聯成語
經字的成語
國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才字的成語
經開頭的成語
國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才開頭的成語
jing的成語
guo的成語
zhi的成語
cai的成語
jgzc的成語
經國什么什么的成語
經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經什么什么才的成語
什么國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國什么才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才的成語
“經國之才”造句
但如今大學教育當真是如此嗎?大學生真的是經國之才嗎?
而內心對于自己空懷經國之才,卻屈居微官,沉淪幕僚,感到不是滋味,故有“落魄江湖”、“載酒”、“十年一覺”等語,暗喻幕僚之職非我志向。
劉琨的祖父劉邁,有經國之才,曾為相國參軍、散騎常侍。
看來兩位仁兄皆有經國之才,平分秋色,不分上下,不如將這個表現的機會分給臺下的觀眾。
折笛一身武功世所罕有,又收了許多的徒弟,任穿雨本有經國之才卻無用武之地,因此便幫著折笛打點行宮教導徒弟,久而久之,便成了淺碧派。
* 經國之才的意思 經國之才的成語解釋 經國之才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