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旄黃鉞的意思 白旄黃鉞的讀音和出處
- 白
- 旄
- 黃
- 鉞
- 成語名稱:
- 白旄黃鉞
- 成語拼音:
- [bái máo huáng yuè]
- 成語解釋:
- 比喻有關征戰的事。
- 成語出處:
- 《尚書 牧誓》:“王左仗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 成語例句:
- 某十八歲同父起義,白旄黃鉞,平定兩京。(明 無名氏《智降秦叔寶》第一折)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聯合式;作謂語;指出師打仗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白旄黃鉞
- 英文翻譯:
- Yellow Yu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白旄黃鉞”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比如的成語 B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比喻
“白旄黃鉞”的單字解釋
【白】:1.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2.光亮;明亮:東方發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沒有加上什么東西的;空白:白卷。白飯。白開水。一窮二白。5.沒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費力氣。6.無代價;無報償:白吃。白給。白看戲。7.象征反動:白軍。白區。8.指喪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錯誤:寫白字。把字念白了。12.說明;告訴;陳述:表白。辯白。告白。13.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說的語句:道白。獨白。對白。14.指地方話:蘇白。15.白話:文白雜糅。半文半白。
【旄】:[máo]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mào]古同“耄”,年老。
【黃】:1.像絲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顏色。2.指黃金:黃貨。黃白之物。3.指蛋黃:雙黃蛋。4.象征腐化墮落,特指色情:掃黃。查禁黃書。5.(Huáng)指黃河:治黃。引黃工程。6.(Huáng)指黃帝,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炎黃。7.姓。8.事情失敗或計劃不能實現:買賣黃了。
【鉞】:古代兵器,青銅或鐵制成,形狀像板斧而較大。
“白旄黃鉞”的相關成語
“白旄黃鉞”的關聯成語
白字的成語
旄字的成語
黃字的成語
鉞字的成語
白開頭的成語
旄開頭的成語
黃開頭的成語
鉞開頭的成語
bai的成語
mao的成語
huang的成語
yue的成語
bmhy的成語
白旄什么什么的成語
白什么黃什么的成語
白什么什么鉞的成語
什么旄黃什么的成語
什么旄什么鉞的成語
什么什么黃鉞的成語
“白旄黃鉞”造句
況主公受天子白旄黃鉞,得專征伐,原為禁暴除奸;似這等權奸蠱國,內外成黨,殘虐生民,以白作黑,屠戮忠賢,為國家大惡。
次日筑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袁紹登壇。
玉簡金書,威振三天稱護法;白旄黃鉞,靈通九地號降魔.
次日筑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眾諸侯首領請紹登壇。
狄將軍直率忠義的確可嘉,元帥身為宋室皇嗣,今節白旄黃鉞,猶如天子,豈能親自出迎,折我大宋皇威。
次日筑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
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
次日,筑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短角鬼王登壇。
第二天,大家依例命軍士每人負土一?g修筑三層高臺,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朱?y登壇。
* 白旄黃鉞的意思 白旄黃鉞的成語解釋 白旄黃鉞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