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官威儀的意思 漢官威儀的讀音和出處
- 漢
- 官
- 威
- 儀
- 成語名稱:
- 漢官威儀
- 成語拼音:
- [hàn guān wēi yí]
- 成語解釋:
- 原指漢朝官吏的服飾制度。后常指漢族的統治制度。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光武帝紀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
- 成語例句:
- 惟茲梨園子弟,猶存漢官威儀。(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泛指正統的皇家禮制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漢官威儀
- 英文翻譯:
- stately manner of the han official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漢官威儀”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漢朝成語 H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官吏 服飾 制度
“漢官威儀”的單字解釋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官】:1.政府機關或軍隊中經過任命的、一定等級以上的公職人員:官員。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屬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廁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威】:1.表現出來的能壓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態度:威信。威嚴。示威。助威。狐假虎威。2.憑借威力(采取某種行動):威逼。威嚇。威脅。3.姓。
【儀】:1.人的外表:儀表。儀容。威儀。2.禮節;儀式:司儀。行禮如儀。3.禮物:賀儀。謝儀。4.傾心;向往:心儀已久。5.姓。6.儀器:儀表。地動儀。半圓儀。
“漢官威儀”的相關成語
“漢官威儀”的關聯成語
漢字的成語
官字的成語
威字的成語
儀字的成語
漢開頭的成語
官開頭的成語
威開頭的成語
儀開頭的成語
han的成語
guan的成語
wei的成語
yi的成語
hgwy的成語
漢官什么什么的成語
漢什么威什么的成語
漢什么什么儀的成語
什么官威什么的成語
什么官什么儀的成語
什么什么威儀的成語
“漢官威儀”造句
昔日的皇權神圣,漢官威儀早已不復存在。
即使有人穿,那也是一些講究“漢官威儀”的大人。
張角笑著看了眼司馬直,瞧他那副正氣凌然的樣子還真有些漢官威儀,便問道:“老先生,今日我們要去拜訪“酒仙莊”。
在淡化離島防務的*彎防衛政策影響下,昔日數萬精兵的金門駐軍將在今年7月裁減到3千人,太平島已經多年不見“漢官威儀”。
我們知道漢代的服飾,貴族和官員是要戴冠的,高高的冠,寬寬的衣,峨冠博帶,是所謂漢官威儀。
不少人打扮得一如戲劇中的武生,一身夜行衣,帽子上還有一個繡球,以為這就是漢官威儀。
有些人參賽時甚至把自己打扮得像個義和團員,感覺這就是中國文化,是“中華衣冠”,是“漢官威儀”。
然妖氛惑人泛濫,衣冠尚待重整,吾等漢家兒女,唯服先賢衣裳,奔走呼號,以圖復見漢官威儀。
* 漢官威儀的意思 漢官威儀的成語解釋 漢官威儀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