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工夫的意思 水磨工夫的讀音和出處
- 水
- 磨
- 工
- 夫
- 成語名稱:
- 水磨工夫
- 成語拼音:
- [shuǐ mó gōng fū]
- 成語解釋:
- 比喻周密細致的工夫或耐心地做工作。
- 成語出處:
- 清 陳確《柬同志二首》:“學者且耐心于人倫事物,用些水磨工夫,他日經世之學,端不越此,又何性命之可言乎?”
- 成語例句:
- 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偏正式;作賓語;形容某件事物的周密細致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夫,不能讀作“fù”。
- 繁體字形:
- 水磨工夫
- 英文翻譯:
- meticulous job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水磨工夫”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水的成語 醒世恒言的成語 為人處事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比喻 周密 細致 工夫 耐心 工作
“水磨工夫”的單字解釋
【水】:1.最簡單的氫氧化合物,化學式H2O。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在標準大氣壓(101325帕)下,冰點0℃,沸點100℃,4℃時密度最大,為1克/毫升。2.河流:漢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陸交通。水旱碼頭。水上人家。4.(水兒)稀的汁:墨水。藥水。甘蔗的水兒很甜。5.指附加的費用或額外的收入:貼水。匯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數:這衣裳洗幾水也不變色。7.姓。
【磨】:[mó]1.摩擦:腳上磨了幾個大泡。我勸了他半天,嘴唇都快磨破了。2.用磨料磨物體使光滑、鋒利或達到其他目的:磨刀。磨墨。磨玻璃。鐵杵磨成針。3.折磨:他被這場病磨得改了樣子了。4.糾纏;磨煩(mò·fan):這孩子可真磨人。5.消滅;磨滅:百世不磨。6.消耗時間;拖延:磨洋工。磨工夫。[mò]1.把糧食弄碎的工具,通常是兩個圓石盤做成的:一盤磨。電磨。推磨。2.用磨把糧食弄碎:磨面。磨豆腐。磨麥子。3.掉轉;轉變:把汽車磨過來。我幾次三番勸他,他還是磨不過來。
【工】:1.工人和工人階級:礦工。鉗工。瓦工。技工。女工。工農聯盟。2.工作;生產勞動:做工。上工。加工。勤工儉學。省料又省工。3.工程:動工。竣工。4.工業:化工(化學工業)。工交系統。5.指工程師:高工(高級工程師)。王工。6.一個工人或農民一個勞動日的工作:砌這道墻要六個工。7.(工兒)技術和技術修養:唱工。做工。8.長于;善于:工詩善畫。9.精巧;精致:工巧。工穩。10.姓。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3”。參看〖工尺〗。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婦。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關,萬夫莫開。3.從事某種體力勞動的人:漁夫。農夫。轎夫。4.舊時服勞役的人,特指被統治階級強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詞。那;這:獨不見夫螳螂乎?2.人稱代詞。他:使夫往而學焉。3.a)用在一句話的開始:夫戰,勇氣也。b)用在一句話的末尾或句中停頓的地方表示感嘆:人定勝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水磨工夫”的反義詞
“水磨工夫”的近義詞
“水磨工夫”的相關成語
“水磨工夫”的關聯成語
水字的成語
磨字的成語
工字的成語
夫字的成語
水開頭的成語
磨開頭的成語
工開頭的成語
夫開頭的成語
shui的成語
mo的成語
gong的成語
fu的成語
smgf的成語
水磨什么什么的成語
水什么工什么的成語
水什么什么夫的成語
什么磨工什么的成語
什么磨什么夫的成語
什么什么工夫的成語
“水磨工夫”造句
余下的淬煉就是個水磨工夫,只要沒有干擾,是不會有問題的。
現在楚元只需要每日以水磨工夫將真氣淬煉,待到第九次淬煉完畢之后,自能凝元筑基。
他長嘆了一聲,知道這多半都是依靠長年累月的水磨工夫,一時半會兒乃是急不得了,便倒在了床上疲乏了嘆了口氣,臉色都有些青白了。
《無上煉氣訣》的第一步修煉本來就是水磨工夫而已,并沒有太多的關卡,以他如此拼命的修煉方式,那進步自然是相當的驚人。
破解之時,它的反擊固然詭異、兇狠,稍不注意便有殞身的可能,但只要掌握了它的特點,做好防御,剩下的便是水磨工夫……
想要跨越淬煉期,除了要在沉淀期進行深厚積累不斷夯實基礎,還要在淬煉期通過水磨工夫進行打熬。
想要把虎步拳修煉到拳腳生風,就算是資質上佳的武者也需要至少五年水磨工夫。
不管怎么說,總算是順利上手了,接下來就是一個長期的水磨工夫,只要按部就班的修煉下去就行了。
嗯,徒兒你如今也已經十八歲,到了凝氣巔峰之境,要想靠苦修來沖破玄關,升上化氣初期,卻是個水磨工夫。
* 水磨工夫的意思 水磨工夫的成語解釋 水磨工夫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