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識泰山的意思 有眼不識泰山的讀音和出處
- 有
- 眼
- 不
- 識
- 泰
- 山
- 成語名稱:
- 有眼不識泰山
- 成語拼音:
-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 成語解釋:
- 泰山:我國的名山;在山東省境內。有眼睛;卻不認得地位很高或本領很大的著名人物。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 成語例句: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當古董鋪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識泰山'了!”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復句式;作謂語;用于自謙的客套話
- 結構類型:
- 復句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識,不能讀作“shì”。
- 繁體字形:
- 有眼不識泰山
- 英文翻譯:
- You can't see Taishan with your eyes
- 成語故事:
- 有眼不識泰山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有眼不識泰山”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六字成語 復句式成語 水滸的成語 大的成語 人物心理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名山 眼睛 認得 地位 很高 本領 很大 著名 人物
“有眼不識泰山”的單字解釋
【有】:[yǒu]1.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3.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學問。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7.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眼】:1.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通稱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針扎一個眼兒。3.(眼兒)指事物的關鍵所在:節骨眼兒。4.圍棋用語,由同色棋子圍住的一個或兩個空交叉點。5.戲曲中的拍子:二黃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窯洞:一眼井。一眼舊窯洞。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識】:[shí]1.認得:識字。相識。2.知識:常識。學識。3.見解;辨別力:很有見識。遠見卓識。[zhì]1.記住:博聞強識。2.標志;記號:款識。
【泰】:1.平安;安寧:泰然。國泰民安。2.極;最:泰西。3.太;過甚:簡略泰甚。富貴泰盛。4.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山頂。2.像山的東西:冰山。3.蠶蔟:蠶上山了。4.山墻:房山。
“有眼不識泰山”的近義詞
“有眼不識泰山”的相關成語
有眼不識泰山
不識泰山
反眼不識
眼不識丁
皇天有眼
有板有眼
有鼻子有眼
有眼如盲
有眼無瞳
有眼無珠
眼不回睛
眼不見,心不煩
眼不交睫
眼不見為凈
眼不轉睛
眼不著砂
不識不知
不識東家
不識大體
不識高低
“有眼不識泰山”的關聯成語
有字的成語
眼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識字的成語
泰字的成語
山字的成語
有開頭的成語
眼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識開頭的成語
泰開頭的成語
山開頭的成語
you的成語
yan的成語
bu的成語
shi的成語
tai的成語
shan的成語
yybsts的成語
“有眼不識泰山”造句
對站在面前的文學巨匠,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昨天晚上我才發現自己既失職又有眼不識泰山。
剛才我有眼不識泰山,請大人恕罪!
我尊敬的森林主人,我老虎是有眼不識泰山請您饒吧!
我是一個有眼不識泰山的小人,罪該萬死。
張飛跑到機器人面前哭喪著臉說:俺有眼不識泰山得罪得罪了!
我小聲嘀咕著:你咋不說81元呢?想欺騙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爸爸說:你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這棵樹樁做成盆景拿去賣,起碼也要上千元以上。放在家里觀賞也未嘗不可。
他有眼不識泰山,竟把縣長錯當成老工人。
前段時間,我們班舉辦了一場籃球比賽,小金兄弟有眼不識泰山,竟敢挑戰我和漢子這對黃金搭檔。
* 有眼不識泰山的意思 有眼不識泰山的成語解釋 有眼不識泰山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