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誅筆伐的意思 口誅筆伐的讀音和出處
- 口
- 誅
- 筆
- 伐
- 成語名稱:
- 口誅筆伐
- 成語拼音:
- [kǒu zhū bǐ fá]
- 成語解釋:
- 口:指言語;誅:責罰;筆:指文字。伐:征討。用言語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 成語出處:
- 明 汪廷訥《三祝記 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
- 成語例句:
- 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新文化的先驅者們對封建主義文化毫不留情地展開了口誅筆伐。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對壞人壞事的揭發與批評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伐,不能讀作“dài”。
- 繁體字形:
- 口誅筆伐
- 英文翻譯:
- condemn both in speech and in writing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口誅筆伐”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責人的成語 K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言語 文字 征討 揭露 批判 罪行
“口誅筆伐”的單字解釋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誅】:1.譴責:口誅筆伐。2.殺(有罪的人):害民者誅。3.要求:誅求無時。
【筆】:1.寫字畫圖的用具:毛筆。鉛筆。鋼筆。粉筆。一支筆。一管筆。2.(寫字、畫畫、作文的)筆法:伏筆。工筆。敗筆。曲筆。3.用筆寫出:代筆。直筆。親筆。4.手跡:遺筆。絕筆。5.筆畫:筆順。筆形。6.a)用于款項或跟款項有關的:一筆錢。三筆賬。五筆生意。b)用于字的筆畫:“大”字有三筆。c)用于書畫藝術:寫一筆好字。他能畫幾筆山水畫。7.姓。
【伐】:1.砍(樹):伐木。伐了幾棵樹。2.攻打:征伐。討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口誅筆伐”的反義詞
“口誅筆伐”的近義詞
“口誅筆伐”的相關成語
“口誅筆伐”的關聯成語
口字的成語
誅字的成語
筆字的成語
伐字的成語
口開頭的成語
誅開頭的成語
筆開頭的成語
伐開頭的成語
kou的成語
zhu的成語
bi的成語
fa的成語
kzbf的成語
口誅什么什么的成語
口什么筆什么的成語
口什么什么伐的成語
什么誅筆什么的成語
什么誅什么伐的成語
什么什么筆伐的成語
“口誅筆伐”造句
對壞現象我們要口誅筆伐。
美國人有充分的理由口誅筆伐bp公司。
對這種不贍養老人的行為,我們必須口誅筆伐,使之無處容身。
近來不斷上演的"三人成虎"之類的事件,不僅給被口誅筆伐者造成極大傷害,也使不少人對網絡現狀憂心忡忡。
但正如他們口誅筆伐的銀行家那樣,很少有人會這么想。
對社會的不公進行口誅筆伐,正是新聞記者的職責所在。
國王阿卜杜拉的行為和保守派的口誅筆伐,反映了對于重新定義婦女角色和傳統現代沖突的國內矛盾。
人人口誅筆伐,痛斥禍國殃民的“四人幫”。
還有,別忘了立體農場基本上根免于戶外耕種所遭受的口誅筆伐:化肥用不著了,化石燃料燃燒產物不需要排放了,更不必和森林草原搶地盤了。
對于這種禍國殃民的作法,人人都應發揮凜然正氣,口誅筆伐。
* 口誅筆伐的意思 口誅筆伐的成語解釋 口誅筆伐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