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博文約禮的意思 博文約禮的讀音和出處

    • wén
    • yuè
    成語名稱:
    博文約禮
    成語拼音:
    [bó wén yuè lǐ]
    成語解釋:
    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成語例句:
    博文約禮,詎窮于鉆仰也。(清 王闿運《八代文粹序》)
    是否常用:
    感情褒貶:
    中性成語
    成語詞性:
    作謂語、定語;指虛心向學
    結構類型:
    聯合式成語
    形成年代:
    古代成語
    標準拼音:
    繁體字形:
    博文約禮
    英文翻譯:
    broadening one 's intellectual horizon and keeping within the bounds of propriety
    成語故事:
    成語接龍:
    “博文約禮”成語接龍
    成語分類: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B開頭的成語
    成語關注:
    學問 恪守 禮法

    成語博文約禮

    “博文約禮”的單字解釋

    】:1.(量)多;豐富:淵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曉:博古通今。3.大:寬衣博帶。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歡心。6.古代的一種棋戲,后來泛指賭博:博徒。博局。
    】: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yuē]1.提出或商量(須要共同遵守的事):預約。約定。約期。約好五點鐘見面。2.邀請:特約。約請。約他來。3.約定的事;共同訂立、須要共同遵守的條文:踐約。條約。和約。有約在先。4.限制使不越出范圍;拘束:約束。制約。5.儉省:節約。儉約。6.簡單;簡要:由博返約。7.大概:大約。約計。約數。年約十七八。約有五十人。8.約分:5/10可以約成1/2。[yāo]用秤稱:約一斤肉。約一約有多重。
    】:1.社會生活中由于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婚禮。喪禮。2.表示尊敬的言語或動作:禮節。敬個禮。3.禮物:送禮。獻禮。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4.以禮相待:禮賢下士。5.姓。

    “博文約禮”的相關成語

    “博文約禮”的關聯成語

    “博文約禮”造句

    香港中文大學的校訓很明確——“博文約禮”四個字,印在校方的各種宣傳材料上。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博文約禮,知行合一。

    祭文回顧孔子一生功績,頌其“博文約禮,忠恕為常;仁愛持敬,克己是綱;不厭不倦,挹芬攫芳。

    蘭州某中學倡導學生要“博文約禮有責為先”。

    建校百多年來,秉承“博文約禮,成德達才”的校訓,英才輩出,桃李芬芳。

    孔門獨顏子為好學,然舍博文約禮,便無學問。

    在這里,一群民族文化的有志之士們曾經懷著“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古訓,博文約禮,出入經史,關懷于天人之際,叩問于古今之變。

    禮成后,正獻官臺北市副市長鄧家基抽出今年學運簽——“博文約禮”,勉勵此間學子“一年之計在于春”,務必勤奮向學。

    如今的海慧中學更以海納百川的胸襟,篤行“志遠行近、博文約禮”的校訓,向著創建全國綠色學校這個更遠的目標揚帆啟航。

    * 博文約禮的意思 博文約禮的成語解釋 博文約禮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