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出納之吝的意思 出納之吝的讀音和出處

    • chū
    • zhī
    • lìn
    成語名稱:
    出納之吝
    成語拼音:
    [chū nà zhī lìn]
    成語解釋:
    亦作“出內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氣。
    成語出處:
    《論語·堯白》:“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內之吝謂之有司。’”
    成語例句:
    河北諸路并系災傷,內定州一路,雖只是雨水為害,然其實亦及五分以上。只緣有司出納之吝,不與盡實檢放,秋稅內定州只放二分。★宋·蘇軾《乞減價糶常平米賑濟狀》
    是否常用:
    一般成語
    感情褒貶:
    中性成語
    成語詞性:
    作賓語;用于為人處世
    結構類型:
    偏正式成語
    形成年代:
    古代成語
    標準拼音:
    繁體字形:
    出納之恡
    英文翻譯:
    Stinginess of cashier
    成語故事:
    成語接龍:
    “出納之吝”成語接龍
    成語分類: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C開頭的成語
    成語關注:
    舍不得 出去 出手 小氣

    成語出納之吝

    “出納之吝”的單字解釋

    】: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1.收進來;放進來:出納。閉門不納。2.接受:納降。采納。3.享受:納涼。4.放進去:納入正軌。5.交付(捐稅、公糧等):納稅。納糧。6.姓。7.縫紉方法,在鞋底、襪底等上面密密地縫,使它結實耐磨:納鞋底子。
    】: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小氣;舍不得:吝嗇。慳(qiān)吝。不吝賜教(向人征求意見時用的客氣話)。

    “出納之吝”的反義詞

    “出納之吝”的相關成語

    “出納之吝”的關聯成語

    * 出納之吝的意思 出納之吝的成語解釋 出納之吝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