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詩人大全

    [唐代] 張敬忠 張敬忠簡介與生平

    一位不大出名的詩人,《全唐詩》僅錄存其詩二首。據《新唐書·張仁愿傳》記載,中宗神龍三年(707),張仁愿任朔方軍總管時,曾奏用當時任監察御史的張敬忠分判軍事。

    [宋代] 丁注 丁注簡介與生平

    丁注(生卒年不詳),宋朝人,字葆光,歸安(今浙江湖州)人。熙寧六年(1073)進士(《嘉泰吳興志》卷一七)。嘗為試官,知永州。喜為歌詩,世傳其《催雪》、《無悶》、《重午》、《慶清朝》諸篇,有承平閑雅氣象。著有《丁永州集》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今已佚。

    [宋代] 張鎡 張鎡簡介與生平

    張鎡,字功甫,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居臨安,卜居南湖。循王張俊之曾孫。隆興二年(1164),為大理司直。淳熙年間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初為司農寺主簿,遷司農寺丞。開禧三年(1207)與謀誅韓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彌遠,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編管,卒于是年后。張鎡出身華貴,能詩擅詞,又善畫竹石古木。嘗學詩于陸游。尤袤、楊萬里、辛棄疾、姜夔等皆與之交游。《齊東野語》載“其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又以其牡丹會聞名于世。

    [唐代] 段成式 段成式簡介與生平

    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晚唐鄒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約生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鄒平郡公,工詩,有文名。在詩壇上,他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段成式信佛讀經,飲酒賦詩唱和,以解其憂,詩中多流露出超脫世俗的消極情緒。

    趙湘頭像 [宋代] 趙湘 趙湘簡介與生平

    趙湘(959-993),字叔靈,祖籍南陽(《南陽集》卷一《后感知賦序》),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據《宋詩紀事》卷五)。太宗淳化三年(992)進士,授廬江尉。四年卒,年三十三(《景文集》卷四五《南陽集序》)。其后以孫趙抃貴,追贈司徒。湘之文掃除排俗,有孫、李遺風。趙湘詩風骨蒼秀。

    [元代] 阿里耀卿 阿里耀卿簡介與生平

    阿亦稱里耀卿,西域少數民族散曲家。曲家阿里西瑛之父。元代散曲作家。 生卒年不詳。曾入翰林院為學士。所存散曲僅有所映。里西瑛之父。元代散曲作家。

    [先秦] 莊忌 莊忌簡介與生平

    莊忌(約前188-前105)西漢辭賦家。會稽吳(今蘇州吳縣)人。因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名嚴忌,與鄒陽、枚乘等唱和,是梁孝王門下著名辭賦家。作品僅存哀時命一篇。 此賦感嘆屈原生不逢時,空懷壯志而不得伸。是詠屈賦中的佳品。此賦純屬騷體,保持了由賈誼開創的西漢早期騷賦所具有的特點。感情真摯,篇幅短小精悍,是詠屈賦中的佳品。

    朱之瑜頭像 [清代] 朱之瑜 朱之瑜簡介與生平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余姚人,明末貢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詔特征,未就,人稱征君。清兵入關后,流亡在外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南明亡后,東渡定居日本,在長崎、江戶(今東京)授徒講學,傳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學特點是提倡“實理實學、學以致用”,認為“學問之道,貴在實行,圣賢之學,俱在踐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的影響。朱之瑜和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一起被稱為明末清初中國五大學者。并與王陽明、黃梨洲、嚴子陵稱為余姚四先賢。

    [清代] 慧霖 慧霖簡介與生平

    慧霖,字梅盦,新建人,本姓李。有《松云精舍詩錄》。

    [唐代] 丁澤 丁澤簡介與生平

    丁澤,籍貫、字號、生平均不詳。唐代宗大歷十年(775)乙卯科東都狀元及第。該科進士及第二十七人。同榜有王建等。考官:東都為留守蔣渙。試題為《日觀賦》和《龜負圖詩》。 詩云:"天意將垂象,神龜出負圖。五方行有配,八卦義寧孤。作瑞旌君德,披文協帝謨。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軀,蓮葉池通泛,桃花水自浮。還尋九江去,安肯曳泥途。"《全唐文》存其《日觀賦》一篇。

    王仲元頭像 [元代] 王仲元 王仲元簡介與生平

    王仲元,元后期北曲作家,生平事跡不詳。據《錄鬼簿》載,他與鐘嗣成相交有年,熟稔非常。王仲元其散曲多以杭州景致和西湖傳說為題,表現了元末文采派曲家的風范。他還有兩支以曲牌名連綴成套,狀寫情事和秋景的曲子,是元人散曲創作中的一種別致的“集專名”體的代表作,雖屬文字游戲,但全套妥貼穩稱,音律和諧,亦可卿備一格,是我們研究這類填曲技巧的范本。

    [唐代] 張翚 張翚簡介與生平

    張翚,又名張暈,唐朝進士,官校書郎。

    [唐代] 陳諷 陳諷簡介與生平

    陳諷,籍貫、字號、生卒年均不詳。唐德宗貞元十年(794)甲戌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八人。其中有李逢吉等。考官:戶部侍郎顧少連。試題為《風過簫賦》。陳諷取狀元當年,又得博學宏詞科第一。入仕后先任畿縣尉,上表請換他縣,德宗允許,后任司勛郎中。陳諷善作賦,今《全唐文》存有《連理枝賦》等三篇。《全唐詩》有詩一首。

    [唐代] 鄭縉 鄭縉簡介與生平

    生平無考。《全唐詩》存詩2首,其中《詠浮漚為辛明府作》,出《文苑英華》卷一五三、卷一六四;《鶯》詩,《唐詩紀事》卷二九作孫處玄詩,明刻本《文苑英華》卷三二八作鄭縉詩,中華書局影印本《文苑英華》新編目錄作鄭愔,未詳孰是。

    [唐代] 厙狄履溫 厙狄履溫簡介與生平

    厙狄履溫,官尚書員外郎,兼充節度判官。開元九年,宇文融括田時,奏置勸農判官。以履溫等二十九人并攝御史,分行天下。詩一首。

    褚遂良頭像 [唐代] 褚遂良 褚遂良簡介與生平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后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后,遭貶潭州(長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轉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等。

    [唐代] 吳秘 吳秘簡介與生平

    吳秘(生卒年月不詳),字君謨,北宋福建建安人。宋景祐元年(1034)進士。歷官侍御史知諫院,后出任豪州知府,提點京東刑獄。著成《春秋三傳集解》流行世間。

    [宋代] 夏元鼎 夏元鼎簡介與生平

    夏元鼎[約公元1201年前后在世]字宗禹,永嘉(今浙江永嘉)人。南宋時期人。

    [唐代] 王周 王周簡介與生平

    王周,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進士(《乾道四明圖經》卷一二)。乾興元年(1022)以大理寺丞知無錫縣。仁宗寶元二年(1039)又以虞部員外郎知無錫縣(《咸淳毗陵志》卷一○)。慶歷中知明州(《實慶四明志》卷一)。又嘗知撫州(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皇祐四年(1052)致仕,歸荊南(《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八《送光祿王卿周致仕歸荊南》)。

    [唐代] 宋若憲 宋若憲簡介與生平

    宋若憲(?~835)字不詳,清陽貝州人,宋若莘四妹。生年不詳,卒于唐文宗太和末。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