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大全
崔成甫,官校書郎,再尉關輔,貶湘陰。有《澤畔吟》,李白為之序。其為陜縣尉時,韋堅為陜郡太守,兼水陸轉運使,鑿潭望春樓下。成甫因變得體歌為得寶歌,堅命舟人歌之,成甫又廣為十闋,今不傳。存詩一首。
中孚妻張氏,生卒不詳,山陽人,工于詩,尤善歌行,詩名甚著。《詩藪外編》稱她“可參張籍、王建間”,《唐音癸簽》贊譽其詩為“尤彤管之錚錚者”。《全唐詩補編》存其詩一首。
陸暢(約公元820年前后在世)字達夫,吳郡吳縣(今蘇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末年前后在世。初居蜀,嘗為蜀道易一詩以美韋皋。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進士第。時皋已沒,有與之不悅者,詆所進兵器皆鏤“定秦”字。暢上言“定秦”乃匠名,由是議息。為皇太子僚屬。云安公主出降,暢為儐相,才思敏捷,應答如流。因吳語為宋若華所嘲,作《嘲陸暢》一詩。后官鳳翔少尹。陸暢所作詩,全唐詩錄存一卷。
南宋樂安人。著有《和清真詞》,時人合周邦彥、方千里詞刻之,號三英集。作品有《瑞龍吟》、《瑣窗寒》、《風流子 》、《渡江云》、《應天長 》、《荔枝香》、《還京樂》、《掃花游》、《玲瓏四犯 》、《解連環》等。
李呂,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人。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鑒。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于世。
吉中孚 [唐](約公元七八六年前后在世)字、號、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鄱陽人,約唐代宗大歷年間前后在世,大歷十才子之一。工詩歌,與盧綸、錢起等齊名。初為道士,后還俗。至長安,謁宰相。有人薦于天子,日與王侯高會,名動京師。未幾,進士及第,授萬年尉,除校書郎。又登宏辭科,為翰林學士。歷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判度支事。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約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彥實,一字子微,德興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工詩,詞采清麗。崇寧中(公元一一o四年左右)進士。授國子監簿,遷博士,調處州工曹,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尋充館職。南渡后,歷中書舍人。為著作郎時,秦檜賞其詩,遷擢左史,再遷而掌外制。所交如曾糙、朱翌、呂本中輩,皆一代大家。擴著有東窗集四十卷,詩十卷,《宋史藝文志》傳於世。

王易簡(生卒年不詳)字理得,號可竹,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末登進士第,除瑞安主簿,不赴。入元,隱居不仕。易簡篤于議論,多所著述,有《山中觀史吟》。《樂府補題》有其詠物詞四首,《絕妙好詞》卷六載其詞三首。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高茂卿,今河北涿州市人。約洪武中前后在世。其作品僅存《翠紅鄉兒女兩團圓》一種,見著于《錄鬼簿續編》。此劇是武漢臣《老生兒》雜劇的改作本,與高茂卿約同時的楊文奎、楊景賢也分別作了一本《兩團圓》,可見該劇題材在當時很受歡迎,而高劇得以流傳,足見其有可取之處。青木正兒《元人雜劇概說》評此劇說:“《兒女團圓》比《老生兒》結構復雜。《老生兒》是敘一個家庭的波瀾,《兒女團圓》是使兩個家庭交錯起來。……此劇寫農村人情風俗,極有曲折波瀾。事雖造作,可是連絡得很好,一點兒也不覺得不自然,場面始終保持緊張,結構的巧妙,更凌駕《老生兒》。”

魏杞(1121—1184)南宋官員。字南夫,一字道弼,壽州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移居明州鄞縣(今屬浙江)。紹興十二年進士。受經于明州趙敦臨。以宗正少卿為金通問使,不辱使命,連擢參知政事、右仆射兼樞密使,后出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學士奉祠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