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詩人大全

    [宋代] 陳道師 陳道師簡介與生平

    陳師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無己,別號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哲宗元佑時,由蘇軾等推薦,為徐州教授,后歷任太學博士、潁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家境困窘。

    趙擴頭像 [宋代] 趙擴 趙擴簡介與生平

    宋寧宗趙擴(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宋光宗趙惇與慈懿皇后李鳳娘的次子。乾道四年十月十九日(1168年11月19日),生于恭王府,次年賜名趙擴,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授予明州觀察使,封英國公,十二年(1185年)三月封平陽郡王,十六年(1189年)三月進封嘉王。紹熙五年(1194年),被立為太子,不久,宋光宗被逼退位,趙擴在韓侂胄、趙汝愚等大臣的擁戴下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慶元”。宋寧宗即位后,任用趙汝愚和韓侂胄為相,趙、韓兩派斗爭激烈。慶元元年(1195年)寧宗罷免了趙汝愚,韓黨專權。次年又定理學為偽學,禁止趙汝愚、朱熹等人擔任官職,參加科舉,是為“慶元黨禁”。嘉泰四年(1204年),寧宗追封岳飛為鄂王,兩年后削去秦檜封爵,打擊了投降派。縱觀宋寧宗時期,大規模宋金戰爭發生了兩次,第一次是開禧二年(1206年)宰相韓侂胄伐金,最終不能戰勝金國,從而簽訂了嘉定和議。第二次宋金戰爭從嘉定十年(1217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嘉定十四年(1221年)三月,戰爭波及了長江上游至下游所有地區,最終宋金雙方都沒能獲勝。嘉定十七年(1224年)9月18日寧宗駕崩于臨安宮中的福寧殿,在位30年,終年57歲,葬會稽永茂陵。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上謚號為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宋代] 關詠 關詠簡介與生平

    關詠(生卒年不詳)字永言,宋朝官屯田郎中,知湖州、通州。嘉祐八年(1063),以太常少卿知泉州,改光祿卿、秘書監。事見《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六。詞存《迷仙引》一首。《詩話總龜》卷三三引《古今詩話》:“石曼卿(延年)嘗于平陽會中,代作《寄尹師魯》一篇”,“永言乃增其詞為曲,度以《迷仙引》,于是人爭歌之”。

    [宋代] 陳合 陳合簡介與生平

    陳合字維善,號中山。福建長樂東隅人,貫岱邊。淳佑四年 (1244) 甲辰進士。淳佑中,拜翰林學士、國子祭酒、工部尚書、同僉樞密院事,一時敕諭、制冊皆出其手,儕輩咸服其能。后坐廖瑩中事免官歸里。官終宣奉大夫、資政殿學士。合為六平山開山初祖,嘗啟溪山泉石之勝,營造天地四方宇。與太博陳俞、所翁陳容相投契,常優游陶情于六平山水間,并寓居于邑東隅(今東關街儒英巷)。卒謚文惠,葬于光俗里唐官山(今屬營前鎮長限村)。其手書"第一小有洞天",筆力流暢,字跡至今猶存。為縣級保護文物。

    [唐代] 陳玉蘭 陳玉蘭簡介與生平

    陳玉蘭 生卒年不詳。唐代吳(今江蘇蘇州境內)人王駕之妻。有《寄夫》詩廣為傳頌。

    顏師古頭像 [唐代] 顏師古 顏師古簡介與生平

    顏師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師古,隋唐以字行,故稱顏師古,雍州萬年人,生于京兆萬年(今西安),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唐初儒家學者,經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歷史學家。顏師古是名儒顏之推之孫、顏思魯之子。少傳家業,遵循祖訓,博覽群書,學問通博,擅長于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他還是研究《漢書》的專家,對兩漢以來的經學史也十分熟悉。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顏師古隨從太宗征遼東,途中病故,終年65歲,謚曰“戴”。墓地位于今山東省蘭陵縣蘆柞鎮前蘆柞村東南。

    陳至頭像 [唐代] 陳至 陳至簡介與生平

    陳至,元和四年及第。詩二首。

    [唐代] 蕭嵩 蕭嵩簡介與生平

    蕭嵩(?-749年),字喬甫,號體竣,蘭陵人,唐朝宰相,梁武帝之后,后梁明帝玄孫。蕭嵩最初擔任洺州參軍,后得到連襟陸象先的提拔與宰相姚崇的賞識,累遷至尚書左丞、兵部侍郎。在擔任河西節度使時,蕭嵩用反間計除掉吐蕃大將悉諾邏恭祿,又任用張守珪等名將,大敗吐蕃,被拜為宰相,進封中書令、徐國公。他任相數年,并無治國之能,凡事唯唯喏喏,從無見解,后改任尚書右丞相,加太子太師。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蕭嵩致仕,此后在家安享晚年。天寶八年(749年),病逝家中,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元代] 史九散人 史九散人簡介與生平

    史九散人,名樟,字敬先,號散仙,稱為史九敬仙,又號史九散人。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宮武昌萬戶。或云史九敬先即大官僚史天澤第九子,元初永清(今屬河北)人,歷官順天真定萬戶。喜莊、列之學,常麻衣草履,自稱“散仙”。此外,據清·張大復《寒山堂曲譜》,宋元南戲《東墻記》題名“九山書會捷譏史九敬先著”,《李勉》題名“史九敬先、馬致遠合著”。此人與元雜劇作家史九敬先是否一人,待考。 所作雜劇今知有《莊周夢》一種,一般認為即現存《老莊周一枕胡蝶夢》。

    [宋代] 毛幵 毛幵簡介與生平

    毛幵,約公元七四年前后(宋孝宗淳熙初前后)在世,歷史人物,字平仲。信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為人傲世自高,與時多忤。嘗為宛陵、東陽二州卒。開工于小詞,詩文亦甚著名。所著有樵隱集十五卷,但是今僅存詞一卷。

    [宋代] 趙希蓬 趙希蓬簡介與生平

    趙希逢(生卒年不詳)一作希蓬,宋宗室,太祖四子秦王德芳八世孫,太祖九世孫(《宋史·宗室世系表》八) 。與華岳詩詞酬唱往來,有《華趙二先生南征錄 》今不傳。詞見《詩淵》第二十五冊。 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為汀州司理參軍(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一)。開禧初華岳因上書請誅韓侂胄、蘇師旦編管建寧時,希逢與華交往甚密,差不多盡和華《翠微南征錄》中詩。《南征錄》中亦有《賀趙法曹》《答趙法曹》等詩,當即其人。原詩題注中介紹其生平為字可久(一作可父),“以詞賦明經屢首監曹,初尉贛之石城,……次任建安法曹。明年復為南省鎖試第一,又明年發兵上邊”。

    [宋代] 陳瓘 陳瓘簡介與生平

    陳瓘(1057-1124年),字瑩中,號了齋,沙縣城西勸忠坊人。宋元豐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書記。 歷任禮部貢院檢點官、越州、溫州通判、左司諫等職。 陳瓘為人謙和,不爭財物,閑居矜莊自持,不茍言談,通《易經》。《宋史》稱其諫疏似陸贄,剛方似狄仁杰,明道似韓愈。與陳師錫被稱“二陳”,同斥蔡京、蔡卞、章敦、安敦等。雖為之忌恨,然其人品無不為之折服。因之坎坷,遭遇尤慘。四十二年間,調任凡二十三次,經八省歷十九州縣。欽宗即位,平反昭雪。其精神與岳飛、文天祥同輝,共祀于南通文廟、狼山準提庵及如皋定慧寺等處。陳瓘于書法,造詣亦頗深。真跡傳世唯《仲冬嚴寒帖》。李綱曰:“了翁書法,不循古人格轍,自有一種風味。觀其書,可以知氣節之勁也。”鄧肅曰:“開卷凜然,銅筋鐵骨,洗空千古,側眉之態,蓋魯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儀曰:“精勁蕭散,有《蘭亭》典型”。由是觀之,其書法出神入化,可謂高妙矣。

    [唐代] 韋元旦 韋元旦簡介與生平

    韋元旦,京兆萬年人。擢進士第,補東阿尉,遷左臺監察御史。與張易之為姻屬。易之敗,貶感義尉。后復進用,終中書舍人。

    [唐代] 張蕭遠 張蕭遠簡介與生平

    張蕭遠,唐詩人。祖籍吳郡(今蘇州)人。后遷居和洲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張籍弟,籍有《送蕭遠弟》、《弟蕭遠雪夜同宿》等詩,并稱之為“蜀客”或“蜀人”(今四川)。憲宗元和八年(813)登進士第,仕歷不詳。工詩,與舒元輿齊名。張為《詩人主客圖》將其列為瑰奇美麗主武元衡之升堂者之一。《全唐詩》錄存其《履春冰》、《觀燈》和《送宮人入道》詩三首。明朱承爵以為,《送宮人入道》詩在唐人同題諸作中“尤覺婉切可誦”(《存余堂詩話》)。另有散句、殘句若干。

    [唐代] 李宏皋 李宏皋簡介與生平

    李宏皋,正確的名字應該是李弘臬(見《復溪州銅柱記》銘文)( ? - 951),五代十國時南楚國官員、學士,官至尚書左仆射,御史大夫,上柱國。李弘臬系長沙人。南楚王馬殷當國時,為營道令,遷都統掌書記。后為南楚文昭王馬希范所置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授尚書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國。

    范致虛頭像 [宋代] 范致虛 范致虛簡介與生平

    范致虛(?~1137年)字謙叔,福建建陽人。宋哲宗元祐三年,中進士,為太學博士,以祖送鄒浩獲罪停官。宋徽宗立,召為左正言,出郢州通判。崇寧初,召為中書舍人,改兵部侍郎。政和七年,入為侍讀、修國史,尋除刑部尚書、提舉南京鴻慶宮。宣和七年,以陜西五路經略使率兵勤王。宋高宗即位,徙知鄧州,尋加觀文殿學士,復知京兆府,因兵敗失城,責授安遠軍節度副使、英州安置。紹興七年,召復資政殿學士、知鼎州,行至巴陵而卒,贈銀青光祿大夫。

    暢諸頭像 [唐代] 暢諸 暢諸簡介與生平

    暢諸,唐朝,生卒年不詳,汝州(今河南臨汝縣)人。開元初登進士第,九年(721)中拔萃科,官至許昌尉。其《登鸛鵲樓》詩有”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之句,盛傳于時,歷代所賞。

    [唐代] 李夷簡 李夷簡簡介與生平

    李夷簡(757年—823年),字易之。李唐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鄭惠王李元懿四世孫。歷官山南節度,御史大夫,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元和十三年七月,罷相,為淮南節度使。唐穆宗時,以檢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師,分司東都。長慶三年卒,贈太子太保。

    [唐代] 宋鼎 宋鼎簡介與生平

    宋鼎,唐朝蠻州(今貴州開陽一帶)人。自稱西南番大酋長。曾任正議大夫,檢校蠻州長史。繼襲蠻州刺史,資陽郡開國公。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晉京朝貢,同行的有巴江縣(今貴陽市烏當區巴香里)縣令宋萬傳等。朝廷官封依舊。在唐朝的黔中地區為后起之秀,戶口殷盛,人力強大,鄰側諸蕃皆敬憚。

    [唐代] 李徵古 李徵古簡介與生平

    袁州宜春人。南唐升元末舉進士第,官樞密副使。坐宋齊丘黨賜死。留有詩一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