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笑令的讀音 調笑令的意思
調笑令 (詞)《調笑令》,詞牌名的一種。有多種格式。源自中唐,《樂府詩集》載,中唐時《三臺調笑》等六詞,即所謂《中唐六調》;本是六言樂府詩,后乃演為長短句之詞。部分文獻稱它為拗體之濫觴(起源)。
- 調
- 笑
- 令
“調笑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iáo xiào lìng]
- 漢字注音:
- ㄊㄧㄠˊ ㄒㄧㄠˋ ㄌㄧㄥˋ
- 簡繁字形:
- 調笑令
- 是否常用:
- 否
“調笑令”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詞牌名。又名《宮中調笑》﹑《轉應曲》等。單調。分兩體﹕一體為三十二字﹐平仄韻換葉。起句二字重疊。又一體仄韻三十八字﹐詞之前用七言古詩八句﹐并以詩的末句二字﹐為詞的首句二字。 2.曲牌名。屬北曲越調。字數與詞牌三十八字體相同﹐用在套曲中。
網絡解釋
調笑令 (詞)
《調笑令》,詞牌名的一種。有多種格式。源自中唐,《樂府詩集》載,中唐時《三臺調笑》等六詞,即所謂《中唐六調》;本是六言樂府詩,后乃演為長短句之詞。部分文獻稱它為拗體之濫觴(起源)。
“調笑令”的單字解釋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笑容。微笑。眉開眼笑。哈哈大笑。2.譏笑:恥笑。見笑。笑他不懂事。3.姓。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興奮。3.美好:令名。4.敬辭。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令兄(稱對方的哥哥)。5.時節:冬令。6.古代官名:縣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一帶。3.復姓。[lǐng]量詞。原張的紙五百張為一令。
“調笑令”的相關詞語
* 調笑令的讀音是:tiáo xiào lìng,調笑令的意思:調笑令 (詞)《調笑令》,詞牌名的一種。有多種格式。源自中唐,《樂府詩集》載,中唐時《三臺調笑》等六詞,即所謂《中唐六調》;本是六言樂府詩,后乃演為長短句之詞。部分文獻稱它為拗體之濫觴(起源)。
基本解釋
1.詞牌名。又名《宮中調笑》﹑《轉應曲》等。單調。分兩體﹕一體為三十二字﹐平仄韻換葉。起句二字重疊。又一體仄韻三十八字﹐詞之前用七言古詩八句﹐并以詩的末句二字﹐為詞的首句二字。 2.曲牌名。屬北曲越調。字數與詞牌三十八字體相同﹐用在套曲中。調笑令 (詞)
《調笑令》,詞牌名的一種。有多種格式。源自中唐,《樂府詩集》載,中唐時《三臺調笑》等六詞,即所謂《中唐六調》;本是六言樂府詩,后乃演為長短句之詞。部分文獻稱它為拗體之濫觴(起源)。【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笑】: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笑容。微笑。眉開眼笑。哈哈大笑。2.譏笑:恥笑。見笑。笑他不懂事。3.姓。
【令】:[lìng]1.命令。2.使得:令人興奮。3.美好:令名。4.敬辭。用于對方的親屬或有關系的人:令兄(稱對方的哥哥)。5.時節:冬令。6.古代官名:縣令。7.古又同“鸰(líng)”。[líng]1.〔令狐〕2.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一帶。3.復姓。[lǐng]量詞。原張的紙五百張為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