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義的意思 言不及義的讀音和出處
- 言
- 不
- 及
- 義
- 成語名稱:
- 言不及義
- 成語拼音:
- [yán bù jí yì]
- 成語解釋:
- 及:涉及;義:正經的道理;這里指正經的事情。說話不涉及正題與中心。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 成語例句:
- 真所謂“言不及義”,那里有好事情串出來。(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四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及,不能讀作“jì”。
- 繁體字形:
- 言不及義
- 英文翻譯:
- talk frivolousl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言不及義”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初中生成語 浮泛的成語 Y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涉及 正經 道理 事情 正題 中心
“言不及義”的單字解釋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及】:1.達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將及十載。2.趕上:及時。及早。望塵莫及。3.比得上:論學習,我不及他。4.推及;顧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點,不及其余。5.姓。6.用“及”連接的成分多在意義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義】: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義:道義。大義滅親。義不容辭。2.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演。3.情誼:情義。忘恩負義。4.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義父。義女。5.人工制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6.姓。7.意義;道理:字義。定義。微言大義。
“言不及義”的反義詞
“言不及義”的近義詞
“言不及義”的相關成語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
言不及義
言不及私
言不及行
不言不語
出言不遜
大言不慚
款言不聽
名不正,言不順
美言不文
美言不信
前言不搭后語
前言不答后語
喪言不文
套言不陳
套言不敘
信言不美
言不諳典
言不達意
言不逮意
“言不及義”的關聯成語
言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及字的成語
義字的成語
言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及開頭的成語
義開頭的成語
yan的成語
bu的成語
ji的成語
yi的成語
ybjy的成語
言不什么什么的成語
言什么及什么的成語
言什么什么義的成語
什么不及什么的成語
什么不什么義的成語
什么什么及義的成語
“言不及義”造句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他不好好讀書,在同學中穿梭往來,拉拉扯扯,說話言不及義,大家都討厭他。
此人說話常常言不及義,你別聽他的。
這幾個青年整天呆在一起,言不及義,好為事端,早晚要惹禍!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他說了一大堆,可惜言不及義。
對.我們不信賴電話.電話慫恿人們言不及義,沒完沒了地瞎談閑聊.我們喜歡節約話語,把它們用到緊要的事情上去.
空談閑聊言不及義必致窮困;勤勞工作必可致富。
借由不斷的復制來抗拒被體系綁架,抗拒言不及義?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原是人的通病,但是言談的內容卻是男女有別。
* 言不及義的意思 言不及義的成語解釋 言不及義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