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能生巧的意思 熟能生巧的讀音和出處
- 熟
- 能
- 生
- 巧
- 成語名稱:
- 熟能生巧
- 成語拼音:
-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 成語解釋:
-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31回:“俗話說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讀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連寄女都聽會,所以隨問隨答,毫不費事。”
- 成語例句:
- 要想掌握技術,只有勤學苦練,才能熟能生巧。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熟,不能讀作“shóu”。
- 繁體字形:
- 熟能生巧
- 英文翻譯:
- skill comes from practice
- 成語故事:
- 熟能生巧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熟能生巧”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高中生成語 S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技巧 熟練 就能 找到 竅門
“熟能生巧”的單字解釋
【熟】:[shú]1.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跟“生2”相對,2.—3.同):西瓜已經熟了。4.(食物)加熱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熟菜。飯熟了。5.加工制造或鍛煉過的:熟皮子。熟鐵。6.因常見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熟人。熟視無睹。這條路我常走,所以很熟。7.熟練:熟手。熟能生巧。8.程度深:睡得很熟。深思熟慮。[shóu]義同“熟”(shú)。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無能之輩。2.能量的簡稱。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勞。這幾個人就數他能。4.a)“能”表示具備某種能力或達到某種效率,“會”表示學得某種本領。初次學會某種動作用“會”,恢復某種能力用“能”:小弟弟會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備某種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會”:能寫會算。達到某種效率,用“能”,不用“會”:她一分鐘能打一百五十個字。b)名詞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話只用“會”:能詩善畫。會英文。會象棋。c)跟“不…不”組成雙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須,“不會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來啊!。他不會不來的。在疑問或揣測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會)不答應吧?d)對于尚未實現的自然現象的推測,用“能(夠)”,不用“可(以)”:這雨能下長么?e)用在跟某些動詞結合表示被動的可能性時,用“可”,不用“能”:我們是不可戰勝的。[nài]1.同“耐”。2.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巧】:1.心思靈敏,技術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藝很巧。2.(手、口)靈巧:心靈手巧。他嘴巧,學誰像誰。3.恰好;正遇在某種機會上:恰巧。偏巧。湊巧。巧遇。來得真巧。我一出大門就碰到他,真巧極了。4.虛浮不實的(話):花言巧語。5.姓。
“熟能生巧”的反義詞
“熟能生巧”的近義詞
“熟能生巧”的相關成語
“熟能生巧”的關聯成語
熟字的成語
能字的成語
生字的成語
巧字的成語
熟開頭的成語
能開頭的成語
生開頭的成語
巧開頭的成語
shu的成語
neng的成語
sheng的成語
qiao的成語
snsq的成語
熟能什么什么的成語
熟什么生什么的成語
熟什么什么巧的成語
什么能生什么的成語
什么能什么巧的成語
什么什么生巧的成語
“熟能生巧”造句
彈鋼琴要多練習,才可以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但不意味著行銷工作的準備,能夠偷工減料。
凡事總是這樣,你做多了,就自然熟能生巧。
打字一事,只要勤練,自然熟能生巧。
經常練習演講能夠讓你熟能生巧,發揮自如。
寫毛筆字沒有什么捷徑可言,只有苦練,熟能生巧,字自然而然就寫得好了。
學習學習,先學后習,學了之后要趁熱打鐵,熟能生巧,百煉成鋼。
不用擔心自己的英語口語,熟能生巧嘛。
像很多事物一樣,面試也是熟能生巧。
學琴的要訣在于熟能生巧,只怕不肯下工夫,不怕學不成。
* 熟能生巧的意思 熟能生巧的成語解釋 熟能生巧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