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的讀音 漢口的意思
漢口 (武漢市重要組成部分,武漢三鎮之一)漢口(Hankou,舊時譯作Hankow),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是武漢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武漢地區的金融、商貿、對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樞紐,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于海內外。 漢口自古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地處武漢市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東南隔長江與武昌相望,西南隔漢江與漢陽相望。 古代的漢口鎮為漢陽府下漢陽縣漢口鎮屬地,舊時漢口,曾為“天下四聚”之首(“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據劉獻廷《廣陽雜記》)。近代,漢口脫離漢陽府管轄,于1923年短暫設立為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一時間,武漢擺脫了古代武昌府、漢陽府,雙城望江,近代武昌市、漢口市兩城相對,是為三鎮鼎立。 中華民國時期的漢口市高度繁榮,包括漢陽人口曾達到百萬,號稱東方芝加哥,使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于上海,位居亞洲前列。其后漢口與武昌、漢陽合并為今之武漢市,與武昌、漢陽并稱武漢三鎮。
- 漢
- 口
“漢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àn kǒu]
- 漢字注音:
- ㄏㄢˋ ㄎㄡˇ
- 簡繁字形:
- 漢口
- 是否常用:
- 是
“漢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漢口 Hànkǒu
[Hankou] 地名。湖北省武漢市,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北岸的京廣鐵路線上,古稱夏口。原屬江夏縣,地處水路交通樞紐,1949年與武昌、漢陽合并為武漢市
網絡解釋
漢口 (武漢市重要組成部分,武漢三鎮之一)
漢口(Hankou,舊時譯作Hankow),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是武漢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武漢地區的金融、商貿、對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樞紐,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于海內外。
漢口自古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地處武漢市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東南隔長江與武昌相望,西南隔漢江與漢陽相望。
古代的漢口鎮為漢陽府下漢陽縣漢口鎮屬地,舊時漢口,曾為“天下四聚”之首(“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據劉獻廷《廣陽雜記》)。近代,漢口脫離漢陽府管轄,于1923年短暫設立為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一時間,武漢擺脫了古代武昌府、漢陽府,雙城望江,近代武昌市、漢口市兩城相對,是為三鎮鼎立。
中華民國時期的漢口市高度繁榮,包括漢陽人口曾達到百萬,號稱東方芝加哥,使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于上海,位居亞洲前列。其后漢口與武昌、漢陽合并為今之武漢市,與武昌、漢陽并稱武漢三鎮。
“漢口”的單字解釋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漢口”的相關詞語
“漢口”造句
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
在這樣大的歷史背景下,漢口工商業的發展出現新的面貌,新式商人資本也借此契機興起。
漢口一家大中介公司捐資,破爛不堪的碑亭于1917年得到修葺。
兩名男子在漢口道襲擊一名四十九歲女子,她當時正前往一間銀行,但立即被在場埋伏的探員拘捕。
漢口、漢陽居長江之西,當中又被漢水分割為一南一北,而武昌居長江之東,三鎮成鼎足之勢。
地塊位于漢口東北部的江岸區諶家譏地區,南臨長江,西北臨漢施公路。
漢口是一個罕有的例外,我相信我們都有同感.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為漢口中心嘉園深基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理論參考,也可為類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距離漢口火車站僅4公里,距離武漢天河機場25公里,距離武漢站28公里。
相關的俄文或英文文件翻譯及俄漢口譯工作。
* 漢口的讀音是:hàn kǒu,漢口的意思:漢口 (武漢市重要組成部分,武漢三鎮之一)漢口(Hankou,舊時譯作Hankow),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是武漢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武漢地區的金融、商貿、對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樞紐,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于海內外。 漢口自古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地處武漢市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東南隔長江與武昌相望,西南隔漢江與漢陽相望。 古代的漢口鎮為漢陽府下漢陽縣漢口鎮屬地,舊時漢口,曾為“天下四聚”之首(“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據劉獻廷《廣陽雜記》)。近代,漢口脫離漢陽府管轄,于1923年短暫設立為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一時間,武漢擺脫了古代武昌府、漢陽府,雙城望江,近代武昌市、漢口市兩城相對,是為三鎮鼎立。 中華民國時期的漢口市高度繁榮,包括漢陽人口曾達到百萬,號稱東方芝加哥,使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于上海,位居亞洲前列。其后漢口與武昌、漢陽合并為今之武漢市,與武昌、漢陽并稱武漢三鎮。
基本解釋
漢口 Hànkǒu
[Hankou] 地名。湖北省武漢市,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北岸的京廣鐵路線上,古稱夏口。原屬江夏縣,地處水路交通樞紐,1949年與武昌、漢陽合并為武漢市
漢口 (武漢市重要組成部分,武漢三鎮之一)
漢口(Hankou,舊時譯作Hankow),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是武漢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武漢地區的金融、商貿、對外交往中心和主要交通樞紐,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于海內外。漢口自古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地處武漢市長江西北、漢江以北的地域,東南隔長江與武昌相望,西南隔漢江與漢陽相望。
古代的漢口鎮為漢陽府下漢陽縣漢口鎮屬地,舊時漢口,曾為“天下四聚”之首(“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據劉獻廷《廣陽雜記》)。近代,漢口脫離漢陽府管轄,于1923年短暫設立為中國第一個直轄市───漢口市,一時間,武漢擺脫了古代武昌府、漢陽府,雙城望江,近代武昌市、漢口市兩城相對,是為三鎮鼎立。
中華民國時期的漢口市高度繁榮,包括漢陽人口曾達到百萬,號稱東方芝加哥,使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于上海,位居亞洲前列。其后漢口與武昌、漢陽合并為今之武漢市,與武昌、漢陽并稱武漢三鎮。

【漢】:1.漢水:江淮河漢。2.漢族:漢語。3.天河;銀河:銀漢。4.成年男人:老漢。好漢。5.朝代名。1.(前202—220)。劉邦滅秦后建立。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后漢或東漢。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云、貴、渝及陜西南部。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后漢。為后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劉?(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
在這樣大的歷史背景下,漢口工商業的發展出現新的面貌,新式商人資本也借此契機興起。
漢口一家大中介公司捐資,破爛不堪的碑亭于1917年得到修葺。
兩名男子在漢口道襲擊一名四十九歲女子,她當時正前往一間銀行,但立即被在場埋伏的探員拘捕。
漢口、漢陽居長江之西,當中又被漢水分割為一南一北,而武昌居長江之東,三鎮成鼎足之勢。
地塊位于漢口東北部的江岸區諶家譏地區,南臨長江,西北臨漢施公路。
漢口是一個罕有的例外,我相信我們都有同感.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為漢口中心嘉園深基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理論參考,也可為類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距離漢口火車站僅4公里,距離武漢天河機場25公里,距離武漢站28公里。
相關的俄文或英文文件翻譯及俄漢口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