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溪的讀音 曾文溪的意思
曾文溪 曾文溪發源自臺灣島阿里山山脈,向西流經嘉義縣、臺南縣、臺南市而由七股鄉出海。河流長度138公里,流域面積1212平方公里,源頭海拔2440米,主要支流有塔乃庫溪、普亞女溪、草蘭溪、后堀溪、菜寮溪、官田溪等。 曾文溪為中國臺灣第四大河,也是臺南地區最大的河流,全長138公里,河域面1177平方公里。
- 曾
- 文
- 溪
“曾文溪”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ēng wén xī]
- 漢字注音:
- ㄗㄥ ㄨㄣˊ ㄒㄧ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曾文溪”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曾文溪 zēng wén xī ㄗㄥ ㄨㄣˊ ㄒㄧ 河川名。發源于阿里山山脈萬壽山的西麓。往西南流經臺南市進入嘉南平原,再經東勢寮、麻豆區、海寮溪南寮等地,至七股鄉及青草侖入海。主流全長約一百三十八公里,流域面積約一千一百七十七平方公里,為著名的嘉南大圳南干線水源。
網絡解釋
曾文溪
曾文溪發源自臺灣島阿里山山脈,向西流經嘉義縣、臺南縣、臺南市而由七股鄉出海。河流長度138公里,流域面積1212平方公里,源頭海拔2440米,主要支流有塔乃庫溪、普亞女溪、草蘭溪、后堀溪、菜寮溪、官田溪等。
曾文溪為中國臺灣第四大河,也是臺南地區最大的河流,全長138公里,河域面1177平方公里。
“曾文溪”的單字解釋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溪】:1.山間的小河溝。也指一般的小河:溪澗。溪水。2.“谿”,另見
“曾文溪”的相關詞語
* 曾文溪的讀音是:zēng wén xī,曾文溪的意思:曾文溪 曾文溪發源自臺灣島阿里山山脈,向西流經嘉義縣、臺南縣、臺南市而由七股鄉出海。河流長度138公里,流域面積1212平方公里,源頭海拔2440米,主要支流有塔乃庫溪、普亞女溪、草蘭溪、后堀溪、菜寮溪、官田溪等。 曾文溪為中國臺灣第四大河,也是臺南地區最大的河流,全長138公里,河域面1177平方公里。
辭典解釋
曾文溪 zēng wén xī ㄗㄥ ㄨㄣˊ ㄒㄧ河川名。發源于阿里山山脈萬壽山的西麓。往西南流經臺南市進入嘉南平原,再經東勢寮、麻豆區、海寮溪南寮等地,至七股鄉及青草侖入海。主流全長約一百三十八公里,流域面積約一千一百七十七平方公里,為著名的嘉南大圳南干線水源。
曾文溪
曾文溪發源自臺灣島阿里山山脈,向西流經嘉義縣、臺南縣、臺南市而由七股鄉出海。河流長度138公里,流域面積1212平方公里,源頭海拔2440米,主要支流有塔乃庫溪、普亞女溪、草蘭溪、后堀溪、菜寮溪、官田溪等。曾文溪為中國臺灣第四大河,也是臺南地區最大的河流,全長138公里,河域面1177平方公里。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溪】:1.山間的小河溝。也指一般的小河:溪澗。溪水。2.“谿”,另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