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法的讀音 春秋筆法的意思
【解釋】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示例】初意卻不過貪圖少寫一個字,并非有什么~。 ◎魯迅《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曲折的文字
- 春
- 秋
- 筆
- 法
“春秋筆法”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ūn qiū bǐ fá]
- 漢字注音:
- ㄔㄨㄣ ㄑㄧㄡ ㄅㄧˇ ㄈㄚˇ
- 簡繁字形:
- 春秋筆法
- 是否常用:
- 否
“春秋筆法”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春秋》,魯國史書。相傳為孔子所修。經學家認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貶,后因以稱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為"春秋筆法"。 辭典解釋
春秋筆法 chūn qiū bǐ fǎ ㄔㄨㄣ ㄑㄧㄡ ㄅㄧˇ ㄈㄚˇ 孔子作《春秋》,常以一字一語寓褒貶之義。故后世稱文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寓「春秋筆法」。
如:「這篇文章并沒有春秋筆法,只是記錄事實而已。」
網絡解釋
【解釋】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示例】初意卻不過貪圖少寫一個字,并非有什么~。 ◎魯迅《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曲折的文字
“春秋筆法”的單字解釋
【春】:1.春季:春景。溫暖如春。2.指一年的時間:一臥東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懷春。春心。4.比喻生機:妙手回春。5.姓。
【秋】:1.秋季:深秋。秋風。秋雨。秋高氣爽。2.莊稼成熟或成熟時節:麥秋。大秋。3.指一年的時間:千秋萬歲。一日不見,如隔三秋。4.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見〖秋千〗。
【筆】:同“筆”。
【法】:1.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合法。犯法。變法。軍法。婚姻法。繩之以法。依法治國。2.方法;方式:辦法。用法。土法。加法。這件事沒法兒辦。3.標準;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書。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師法。法其遺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現身說法。6.法術: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國:法語。法文。9.法拉的簡稱。一個電容器,充以1庫電量時,電勢升高1伏,電容就是1法。
“春秋筆法”的相關詞語
* 春秋筆法的讀音是:chūn qiū bǐ fá,春秋筆法的意思:【解釋】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示例】初意卻不過貪圖少寫一個字,并非有什么~。 ◎魯迅《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曲折的文字
基本解釋
《春秋》,魯國史書。相傳為孔子所修。經學家認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貶,后因以稱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為"春秋筆法"。辭典解釋
春秋筆法 chūn qiū bǐ fǎ ㄔㄨㄣ ㄑㄧㄡ ㄅㄧˇ ㄈㄚˇ孔子作《春秋》,常以一字一語寓褒貶之義。故后世稱文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寓「春秋筆法」。
如:「這篇文章并沒有春秋筆法,只是記錄事實而已。」
【解釋】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示例】初意卻不過貪圖少寫一個字,并非有什么~。 ◎魯迅《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曲折的文字
【春】:1.春季:春景。溫暖如春。2.指一年的時間:一臥東山三十春。3.指男女情欲:懷春。春心。4.比喻生機:妙手回春。5.姓。
【秋】:1.秋季:深秋。秋風。秋雨。秋高氣爽。2.莊稼成熟或成熟時節:麥秋。大秋。3.指一年的時間:千秋萬歲。一日不見,如隔三秋。4.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見〖秋千〗。
【筆】:同“筆”。
【法】:1.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包括法律、法令、條例、命令、決定等:合法。犯法。變法。軍法。婚姻法。繩之以法。依法治國。2.方法;方式:辦法。用法。土法。加法。這件事沒法兒辦。3.標準;模范;可以仿效的:法帖。法書。取法乎上。4.仿效;效法:師法。法其遺志。5.佛教的道理:佛法。現身說法。6.法術:作法。斗(dòu)法。7.姓。8.指法國:法語。法文。9.法拉的簡稱。一個電容器,充以1庫電量時,電勢升高1伏,電容就是1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