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氣清的意思 天高氣清的讀音和出處
- 天
- 高
- 氣
- 清
- 成語名稱:
- 天高氣清
- 成語拼音:
- [tiān gāo qì qīng]
- 成語解釋:
- 清:清澄。指天空高遠,氣候清爽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宋玉《九辯》:“泬寥兮天高而氣清。”
- 成語例句:
- 《樂府詩集·唐五郊樂章·白帝商音》:“白芷應節,天高氣清;歲功既阜,庶類收成。”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定語、分句;形容秋天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天高氣清
- 英文翻譯:
- The sky is high and the air is clear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天高氣清”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T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清澄 天空 高遠 氣候 清爽
“天高氣清”的單字解釋
【天】:1.天空:頂天立地。太陽一出滿天紅。2.位置在頂部的;凌空架設的:天棚。天窗。天橋。3.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有時專指白天:今天。過了冬至,天越來越長了。4.用于計算天數: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點兒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時間:五更天。天兒還早呢。6.季節:春天。冷天。三伏天。黃梅天。7.天氣:陰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資。天足。9.自然界:天災。人定勝天。10.姓。
【高】:1.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跟“低”相對,2.同):高樓大廈。這里地勢很高。3.高度:那棵樹有五米高。書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從底部到頂部(頂點或平行線)的垂直距離。5.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體溫高。見解比別人高。6.等級在上的:高等。高年級。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辭,稱別人的事物:高見。高論。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標準酸根多含一個氧原子的:高錳酸鉀。9.姓。
【氣】:1.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2.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3.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象:氣候。氣溫。氣象。4.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5.人的精神狀態:氣概。氣節。氣魄。氣派。氣餒。6.怒,或使人發怒:不要氣我了。氣惱。氣盛(shèng)。忍氣吞聲。7.欺壓:受氣。8.中醫指能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氣功。氣血。氣虛。9.中醫指某種癥象:痰氣。濕氣。10.景象:和氣。氣氛。氣韻(文章或書法繪畫的意境或韻味)。
【清】:1.潔凈;清澄。與“濁”相對: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敵我。說清道理。3.查點:清倉。4.寂靜:清幽。5.盡;完;一點不留:清除。6.不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女真族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年來的君主制度。
“天高氣清”的近義詞
“天高氣清”的相關成語
天高氣清
才高氣清
天高氣爽
天朗氣清
秋高氣和
秋高氣爽
秋高氣肅
心高氣傲
心高氣硬
足高氣強
趾高氣揚
足高氣揚
志高氣揚
不知天高地厚
海闊天高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高地下
天高地遠
天高皇帝遠
“天高氣清”的關聯成語
天字的成語
高字的成語
氣字的成語
清字的成語
天開頭的成語
高開頭的成語
氣開頭的成語
清開頭的成語
tian的成語
gao的成語
qi的成語
qing的成語
tgqq的成語
天高什么什么的成語
天什么氣什么的成語
天什么什么清的成語
什么高氣什么的成語
什么高什么清的成語
什么什么氣清的成語
“天高氣清”造句
中新網9月13日電昨天,天高氣清,從蓮花山往遠處看,抱犢寨旅游風景區的纜車在空中緩緩滑過。
9月12日,天高氣清,從蓮花山往遠處看,抱犢寨旅游風景區的纜車在空中緩緩滑過。
寶藍略微仰起頭來,這一刻天高氣清,天地見證,柔情在滋長。
秋季,天高氣清,正是強體健身的最佳時期。
秋日下,天高氣清,一行行大雁,排成V字形,向南方飛去,院中那株不算老的槐樹的枝干葉子全都飄落下來,鋪滿了半個小院。
大江晚報訊玉露生寒,天高氣清。
一般來說,秋高氣爽的天氣是指天高氣清,溫濕宜人。
天高氣清,諦聽飛燕啁啾鳴囀;往復滑翔,騰云駕霧直沖天際。
是以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氣清,陰沉之志遠;霰雪無垠,矜肅之慮深。
寒霜悄悄降,天氣漸漸涼,大雁向南飛,螞蟻儲糧忙,紅葉隨風舞,晨霜滿地落,天高氣清冷,莫忘添衣裳,菊花香飄逸,蜜柚透金黃,霜降節氣至,為你送吉祥,祝君霜降幸福快樂!
* 天高氣清的意思 天高氣清的成語解釋 天高氣清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