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一時的意思 名震一時的讀音和出處
- 名
- 震
- 一
- 時
- 成語名稱:
- 名震一時
- 成語拼音:
- [míng zhèn yī shí]
- 成語解釋:
- 名聲震動當時社會。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劉晏傳》:“號神童,名震一時。”
- 成語例句: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三回:“此人名震一時,恐將來果報也在不可思議之列。”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結構類型:
- 補充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名震一時
- 英文翻譯:
- gained some fame for a time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名震一時”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一的成語 補充式成語 M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名聲 震動 社會
“名震一時”的單字解釋
【名】:1.名字;名稱:人名。書名。命名。報名。給他起個名兒。2.名字叫做:這位女英雄姓劉名胡蘭。3.名義:你不該以出差為名,到處游山玩水。4.名聲;名譽:出名。有名。世界聞名。5.出名的;有名聲的:名醫。名著。名畫。名山。6.說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狀。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錢。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員。錄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震】:1.震動:地震。震耳欲聾。威震四方。2.特指地震:震源。防震棚。又連著震了幾次。3.情緒過分激動:震驚。震怒。4.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見〖八卦〗。5.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時】:1.時間(對空間而言):時空觀念。2.時代;時候:古時。唐時。戰時。3.時間單位。舊指時辰,現指小時,即一日(一個晝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規定的時間:按時上班。過時作廢。5.季節:四時如春。6.現在的;當時的:時事。時興。7.時俗;時尚:入時。8.副詞。時常:時時。時有錯誤。9.有時候:時陰時晴。10.時機:不誤農時。
“名震一時”的反義詞
“名震一時”的近義詞
“名震一時”的相關成語
名震一時
彼一時,此一時
此一時,彼一時
猖獗一時
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傳誦一時
獨步一時
獨出一時
風靡一時
風行一時
冠絕一時
轟動一時
哄動一時
妙絕一時
名傾一時
名噪一時
名重一時
千古一時
千歲一時
“名震一時”的關聯成語
名字的成語
震字的成語
一字的成語
時字的成語
名開頭的成語
震開頭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時開頭的成語
ming的成語
zhen的成語
yi的成語
shi的成語
mzys的成語
名震什么什么的成語
名什么一什么的成語
名什么什么時的成語
什么震一什么的成語
什么震什么時的成語
什么什么一時的成語
“名震一時”造句
這位中醫的醫術很高明,真是名震一時。
他也曾經諷刺著名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而名震一時。
這位名震一時的全明星將給傷病滿營的湖人極大的幫助,他們目前正急切盼望能有個大個子來彌補拜納姆離開的空白。
三十年前名震一時的黃金騎士。
而這無崖子于十年之前,便以心狠手辣而名震一時。
此刻在他心中,眼前巨大冰柱中沉睡的女子不再是名震一時的赤焰魔女,而是那個天真活潑、乖巧伶俐的小嬌妻。
一代英豪,智勇功名震一時,卻窩窩囊囊慘死于自家人之手。
名震一時的蕭家被突然出現的黑衣人襲擊,只有蕭家老三蕭振江和他的侄兒蕭堯逃出了劫難,一心想為家人報仇的蕭堯在自己的復仇之路上卻又另外的發現。
長城二公主石慧,原名孫慧麗,1933年生于南京,原籍浙江吳興,是品貌雙全的才女,名震一時。
清末民初活躍于徐州地區的書畫家還有苗聚五、李蘭階、李蘭、錢食芝、閻詠伯、蕭龍士、王琴舫、王繼述、王寄舟等,皆名震一時。
* 名震一時的意思 名震一時的成語解釋 名震一時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