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回的讀音 口回的意思
口回 kǒu huí 口回 猶改口。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少林僧兵》:“ 宋 靖康 時,有 王臺 僧 真寶 ,與其徒習武事於山中。 欽宗 召對便殿,命之還山,聚兵拒 金 。晝夜苦戰,寺舍盡焚,為 金 所得;誘勸百方,終不顧,曰:‘吾法中有口回之罪,吾既許 宋 皇帝以死,豈當妄言也!’怡然受戮
- 口
- 回
“口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ǒu huí]
- 漢字注音:
- ㄎㄡˇ ㄏㄨㄟ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口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猶改口。
網絡解釋
口回
kǒu huí ㄎㄡˇ ㄏㄨㄟˊ 口回
猶改口。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少林僧兵》:“ 宋 靖康 時,有 王臺 僧 真寶 ,與其徒習武事於山中。 欽宗 召對便殿,命之還山,聚兵拒 金 。晝夜苦戰,寺舍盡焚,為 金 所得;誘勸百方,終不顧,曰:‘吾法中有口回之罪,吾既許 宋 皇帝以死,豈當妄言也!’怡然受戮
“口回”的單字解釋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回】:1.曲折環繞: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針。峰回路轉。2.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還:回家。回鄉。送回原處。3.掉轉:回頭。回過身來。4.答復;回報:回信。回敬。5.回稟。6.謝絕(邀請);退掉(預定的酒席等);辭去(伙計、傭工):送來的禮物都回了。7.指事情、動作的次數:來了一回。聽過兩回。那是另一回事。8.說書的一個段落,章回小說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紅樓夢》。9.回族:回民。10.姓。11.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從別處到原處:從郵局取回一個包裹。書報閱后,請放回原處。
“口回”的相關詞語
* 口回的讀音是:kǒu huí,口回的意思:口回 kǒu huí 口回 猶改口。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少林僧兵》:“ 宋 靖康 時,有 王臺 僧 真寶 ,與其徒習武事於山中。 欽宗 召對便殿,命之還山,聚兵拒 金 。晝夜苦戰,寺舍盡焚,為 金 所得;誘勸百方,終不顧,曰:‘吾法中有口回之罪,吾既許 宋 皇帝以死,豈當妄言也!’怡然受戮
基本解釋
猶改口。口回
kǒu huí ㄎㄡˇ ㄏㄨㄟˊ 口回猶改口。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少林僧兵》:“ 宋 靖康 時,有 王臺 僧 真寶 ,與其徒習武事於山中。 欽宗 召對便殿,命之還山,聚兵拒 金 。晝夜苦戰,寺舍盡焚,為 金 所得;誘勸百方,終不顧,曰:‘吾法中有口回之罪,吾既許 宋 皇帝以死,豈當妄言也!’怡然受戮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回】:1.曲折環繞: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針。峰回路轉。2.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還:回家。回鄉。送回原處。3.掉轉:回頭。回過身來。4.答復;回報:回信。回敬。5.回稟。6.謝絕(邀請);退掉(預定的酒席等);辭去(伙計、傭工):送來的禮物都回了。7.指事情、動作的次數:來了一回。聽過兩回。那是另一回事。8.說書的一個段落,章回小說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紅樓夢》。9.回族:回民。10.姓。11.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從別處到原處:從郵局取回一個包裹。書報閱后,請放回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