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的讀音 五教的意思
五教 五教是孟子所說的五種教育。《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朱熹注:“時雨,及時之雨也。草木之生,播種封植,人力已至而未能自化,所少者,雨露之滋耳。及此時而雨之,則其化速矣。教人之妙,亦猶是也,若孔子之于顏、曾是已。財與材同。此各因其所長而教之者也。成德,如孔子之于冉、閔。達財,如孔子之于由、賜。就所問而答之,若孔、孟之于樊遲、萬章也。
- 五
- 教
“五教”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ǔ jiào]
- 漢字注音:
- ㄨˇ ㄐㄧㄠ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五教”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五常之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古代練兵的五項內容。唐人對司徒的別稱。佛教語。華嚴宗判教為五,即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辭典解釋
五教 wǔ jiào ㄨˇ ㄐㄧㄠˋ 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常教育。
《書經.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漢.孔安國.傳:「布五常之教。」
《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訓練軍隊的五種方法。
《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號令之數,三曰教其足以進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長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賞罰之誠,五教各習,而士負以勇矣。」
唐代稱司徒為五教。
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五.官稱別名》:「唐人好以它名標牓官稱……,司徒為五教。」
中國佛教華嚴宗將佛教經典判分為五種教法。分別為小乘教,指宣說四圣諦、十二因緣的經典,如《阿含經》;大乘始教,指宣說一切皆空的經典,如《般若經》;大乘終教,指宣說真如緣起的經典,如《楞伽經》;頓教,指宣說頓悟教法的經典,如《維摩詰經》;圓教,指完全說一乘教理的經典,如《華嚴經》。華嚴宗認為五教中圓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借以推證華嚴經是諸經之王。
《華嚴經探玄記.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經。」
網絡解釋
五教
五教是孟子所說的五種教育。《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朱熹注:“時雨,及時之雨也。草木之生,播種封植,人力已至而未能自化,所少者,雨露之滋耳。及此時而雨之,則其化速矣。教人之妙,亦猶是也,若孔子之于顏、曾是已。財與材同。此各因其所長而教之者也。成德,如孔子之于冉、閔。達財,如孔子之于由、賜。就所問而答之,若孔、孟之于樊遲、萬章也。
“五教”的單字解釋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見〖工尺〗。
【教】:[jiào]1.教導;教育:管教。請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蘭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讓:教他無計可施。教我十分為難。[jiāo]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教唱歌。教小孩兒識字。師傅把技術教給徒弟。
“五教”的相關詞語
* 五教的讀音是:wǔ jiào,五教的意思:五教 五教是孟子所說的五種教育。《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朱熹注:“時雨,及時之雨也。草木之生,播種封植,人力已至而未能自化,所少者,雨露之滋耳。及此時而雨之,則其化速矣。教人之妙,亦猶是也,若孔子之于顏、曾是已。財與材同。此各因其所長而教之者也。成德,如孔子之于冉、閔。達財,如孔子之于由、賜。就所問而答之,若孔、孟之于樊遲、萬章也。
基本解釋
五常之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古代練兵的五項內容。唐人對司徒的別稱。佛教語。華嚴宗判教為五,即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辭典解釋
五教 wǔ jiào ㄨˇ ㄐㄧㄠˋ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常教育。
《書經.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漢.孔安國.傳:「布五常之教。」
《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訓練軍隊的五種方法。
《管子.兵法》:「五教,一曰教其以形色之旗,二曰教其身以號令之數,三曰教其足以進退之度,四曰教其手以長短之利,五曰教其心以賞罰之誠,五教各習,而士負以勇矣。」
唐代稱司徒為五教。
宋.洪邁《容齋四筆.卷一五.官稱別名》:「唐人好以它名標牓官稱……,司徒為五教。」
中國佛教華嚴宗將佛教經典判分為五種教法。分別為小乘教,指宣說四圣諦、十二因緣的經典,如《阿含經》;大乘始教,指宣說一切皆空的經典,如《般若經》;大乘終教,指宣說真如緣起的經典,如《楞伽經》;頓教,指宣說頓悟教法的經典,如《維摩詰經》;圓教,指完全說一乘教理的經典,如《華嚴經》。華嚴宗認為五教中圓教是一切佛法的最究竟。借以推證華嚴經是諸經之王。
《華嚴經探玄記.卷一》:「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此上五教非局判經。」
五教
五教是孟子所說的五種教育。《孟子·盡心上》:“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朱熹注:“時雨,及時之雨也。草木之生,播種封植,人力已至而未能自化,所少者,雨露之滋耳。及此時而雨之,則其化速矣。教人之妙,亦猶是也,若孔子之于顏、曾是已。財與材同。此各因其所長而教之者也。成德,如孔子之于冉、閔。達財,如孔子之于由、賜。就所問而答之,若孔、孟之于樊遲、萬章也。【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姓。3.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見〖工尺〗。
【教】:[jiào]1.教導;教育:管教。請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蘭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讓:教他無計可施。教我十分為難。[jiāo]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教唱歌。教小孩兒識字。師傅把技術教給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