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蹺造句
“高蹺”的解釋
51、百花綻艷迎春早,喜樂年華祝福道。天上星星看著笑,人間真愛春光耀。舞獅秧歌踩高蹺,旱船麻婆喜樂鬧。祝你闔家幸福跳,愿你新春財神抱。春節快樂!
52、元宵節,煮一碗湯圓,吃出個團圓;鬧一鬧花燈,映出了笑顏;猜幾句燈謎,添一份驚喜;踩一踩高蹺,踩滅了煩惱;發一發短信,送一份真心!
53、農村元宵有風格,全村鄉親聚廟會。鞭炮齊鳴鑼鼓響,高蹺秧歌社火瞧。吉祥禮物搶手購,人人手提湯圓游。露天支鍋煮湯圓,爭先恐后湯圓品。愿你元宵賞民風,十五佳節過足癮!
54、每個單元的建筑材料是木板條,外面的包裹層是英國栗木,高蹺支架是花旗松木。
55、站到了浴室噴頭下,才發現下水道不暢通,一會兒積水就沒過了腳面,好別扭,我只好腳踩浴缸的邊緣,像踩高蹺一般,沖了個高難動作的澡。
56、各種舞蹈中尤以踩高蹺、舞龍、舞獅、跑旱船最為著名,這些舞蹈生動活潑,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眾喜愛。
57、它也允許去拐杖行走,或與木腿和兒童可能有編鐘就其衫裙,但它被禁止走高蹺,或進行任何異教徒的護身符。
58、北方的高蹺秧歌中,表演者扮演的人物通常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59、在元宵節的白天里,會有很多表演節目,例如,舞龍燈、舞獅、采蓮船、扭秧歌、踩高蹺和打鼓。
60、在元宵節這一天,白天有像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61、高蹺在陽泉地區普遍流行,多于趕會時集隊表演.
62、其表演項目有:高蹺、踏車、旱船、中幡、腰鼓、跑驢等等。
63、脫褲子,踩彈簧高蹺的辱罵者,華麗的高速放屁演示,同步直播**…
64、新年期間,玩獅子,舞龍,演戲,說書,高蹺,旱船等各種娛樂活動五彩繽紛,絢麗奪目。
65、元宵節的白天會有舞龍舞獅、劃旱船、扭秧歌、踩高蹺。
66、表演時面部化妝,身著舞臺服飾,前后扎竹制馬架,腳踩半截高蹺,深受人們歡迎。
67、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耍龍的,也有踩高蹺、跑旱船的。
68、社區變成了玩雜耍的、踩高蹺的和扮裝皇后的天地。
69、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70、海鮮愛好者應該漫游到索罟灣的漁鎮,那里有著很多臺階形的餐館,好像是在海灣上踩高蹺。
71、其它的螞蟻則在其腳部粘上豬鬃,做成高蹺.
72、明星實際身高或許無從查證,但矮個明星即便踩了高蹺,也無法撼動生理的事實。
73、耍叉、五虎、高蹺、中幡、舞獅、雙石、擲子、杠子、花壇、大镲、扛箱、天平、挎鼓等悉數亮相,顯示了老北京武會的傳承,再現北京人的傳統文化記憶。
74、初為地花鼓,后來才出現地臺、高彩、高蹺等難度較大的故事。
75、從此,“同樂社”的玩友們在兩位社頭的開導下,達成共識,大家毅然解掉了綁在腿上的高蹺。
76、據了解,為保證安全,高蹺隊員們踩著高蹺折跟頭、劈叉、從兩層高臺下跳等絕活將不會表演。
77、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
78、清代時期,元宵節在原有的活動——夜間燃彩燈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
79、還有一位七旬老人以戲曲人物扮像不顧危險踩著高蹺在前面開路,讓人既佩服又擔心。
80、少林會、小車會、舞龍、耍叉、高蹺、腰鼓、秧歌等多種表演形式,令人目不暇接,精彩的表演一次次將喜慶的氣氛推向高潮。
81、由意大利貝加莫口袋劇場編排的《高蹺上的華爾茲》基于歐洲不可或缺的社交文化“華爾茲舞”,將在詩田廣場上演露天的高蹺華爾茲狂歡。
82、高巍說,甚至此時民間所謂的花會表演也是一種酬神表演,像舞獅、高蹺之類,都是希望求得祖先、神靈的庇佑,順利度過不好的季節。
83、還有角抵、狀元游街、賽酒會、跑旱船、踩高蹺、耍流星、舞蠻刀等民間文化活動場景,情節活靈活現,盡顯市井休閑文化精髓。
84、我悵悵地離開了,每走一步就像踩高蹺一樣,無論如何都平衡不下來。
85、這時社火中滾燈隊、秧歌隊、高蹺隊一起上陣,一時間,滿街燈光如晝,火樹銀花,龍躍獅舞,游人如織,熙熙攘攘。
86、常年生活在上海的樸東浩今年回到家鄉過年,得知有秧歌表演,一家人早早來到現場,看秧歌、高蹺,賞舞龍、耍獅、跑旱船。
87、古戲臺上,楊柳高蹺、十番鑼鼓、采茶燈舞、龍都娃娃鼓、石鎖等傳統民間舞蹈游藝輪番上演,廟會、社火等節事民俗活動,重回鄉間。
88、窗外,不知是有踩高蹺的路過還是正進行中國古典式婚禮,鼓樂喧天熱鬧非凡。
89、目前,城陽區還挖掘并培育了鑼鼓隊、高蹺隊、旱船隊、柳腔劇團、民樂團等各類社區文化隊伍150多支。
90、花棍舞、劍舞、跳繩、皮筋、腰鼓、秧歌舞、抖空竹、甩陀螺、滾鐵環、竹竿舞、踩高蹺,精彩紛呈。
91、過大年時扭大秧歌、辦高蹺會是必不可少的。
92、這段時間都要去爸爸總公司上班,我天天都要踩高蹺,累垮了。
93、順義區北小營鎮在端午節當天,進行了大胡營高蹺、地秧歌、吵子、十不閑等非遺展演展示。
94、為凸顯莆仙傳統民俗文化特色,在當天的廟會表演中,安排了莆仙戲演出,舞龍舞獅、車鼓隊、踩高蹺等莆仙民俗節目。
95、各村傳統娛樂節目,如獅子舞、大頭娃、小車、高蹺、旱船、抬閣、抬樁、扛樁、竹馬、八音會、武故事等,除在本村和鄰村活動外,還都要到鄉、鎮會演比賽。
96、“活報”是威海地區特有的一種群眾文化活動,包括耍秧歌、花棍舞、跑旱船、耍毛驢、踩高蹺等10多個表演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