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造句
“風土”的解釋
51、荒涼的戈壁灘,遍地的斷壁殘垣表現出沙漠特有的風土人文。
52、地學體現在風土志、草木志等著作之中。
53、蓋送行之詩,言其風土,深山冥晦,晴雨相半,故曰“一半雨”,而續之以“焚女”、“巴人”之聯也。
54、宋代《太平御覽》引《風土記》的記載說,“先節一日又以菰葉裹粘米,以粟棗灰汁煮,令熟,節日啖。
55、他激揚酣暢、如歌如訴的演奏,為中外觀眾描繪了神奇的云南風光、美麗的西雙版納原始叢林以及云南邊寨的風土人情,現場觀眾掌聲雷動。
56、此處風土高燥,若暗埋地雷、火銃,破敵必矣。
57、綜貫百家,上下千家,詳考其得失之故,而斷之心,筆之于書,朝章國典,民風土俗,元元本本,無不洞悉。
58、臺海網12月5日訊*彎《旺報》5日刊載*彎新北市禾實的投稿文章,作者對于海峽兩岸風土、人情差異興味盎然。
59、最近,兩岸淡水人在*彎的淡水藝術工坊舉辦臺粵淡水攝影聯展,多是兩岸淡水明媚風光,或是風土人情照片,其中一個叫做“大地之子”的作品特別引人關注。
60、圖記蜀南深山老林里的風土人情樓主圖集。
61、董宇本人絲毫沒有意識到,他能跟隨官方艦隊一起航行有多幸運,心里還在美不滋四下觀察著當地的風土人情。
62、厄塞山川,風土人物,指掌可治,畫地成圖。
63、自然歷代文人風土志一類的筆記并不鮮見,但或者寓家國之思,或者重文字趣味,與齊如山的著述絕不相類。
64、顧炎武“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平時出門,“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若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酒爐,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域。
65、風土人情亦別具特色,賢契若無事可做,盡可以四處多逛逛。
66、尤拔士心知肚明,從政務聊到天氣,又從天氣聊到風土人情,問些家長里短,說些流短蜚長,卻絕不將話題往正題上引。
67、說著民風土俗、錢糧政務,無一不剖膽傾心,津津不已。
68、蕭遠山決意游走天下,看一看世間的名山勝水,瞧一瞧各地的風土人情。
69、他歷時一年,在散文隨筆版寫了反映長沙古城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掌故的帖文《舊城瑣記》,受到網友極大關注。
70、還每隔三天,由教師帶他們到市街去一次,觀摩風土人情,以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71、我久聞瓦刺國的風土人情,新娘當敬酒為先,我即嫁入于此,就該入鄉隨俗。
72、劉云,既來之,則安之,你既到中原,自是該入鄉隨俗,要多了解一些中原的風土人情,武林軼事為好。
73、當地獷悍的風土人情與中原大異,那地方經常有狼群出沒,也是毋庸置疑的。
74、《覺非集》卷四《李處士墓碣銘》記述了茶山李端彥的曾祖父士成于宋末由南雄“貿遷至東莞,愛茶園風土之美,因家焉。
75、史書中早有土族的“民俗質樸、風土壯猛,人性堅剛慷慨”、“勤于耕稼”的記載。
76、難得的休閑,難得的放松,我們東一句西一句地閑聊著,說歐洲的天歐洲的地歐洲的風土人情。
77、除了這些大家熟悉的“典故”外,還有一些反映潮汕風土人情的“泥安仔”,“喝工夫茶”、“挨磨”、“打籠”等等。
78、從9歲赴美到18歲奉調回國,容尚謙的整個少年時代都在美利堅渡過,對于美國的風土人情可謂諳熟于心。
79、二崽也是個老江湖,自然談起來頭頭是道,給大家講講長春城里的風土人情,趙言在旁邊認真聽著,可終究覺得沒有王尚森講得好。
80、沙罐僅產于威寧斗古鄉的米落村,取材于當地地底兩三米深的觀音粉和烏沙;用通風土法燒制,具有耐高溫,排毒素的特殊功能。
81、武安福回身望著手下能人巧匠造出來的沙盤,江南的風土地貌一盤之中盡數掌握。
82、對于武漢風土人情,我也越來越深愛,感激這片漢土給我的所有。
83、風土民情,人情質樸,黃發垂髫,怡然自樂……我已經把我腦海中所有的描述人情美好的句子搜羅出來了。
84、他騎上自行車,帶著干糧,到濰河兩岸的村鎮走訪年長者,探尋峽山濰水地帶的神話傳說、風土民情、名人軼事、人文典故、方言諺語。
85、六丈多寬的街道車來人往,真是車水馬龍的,這回陳嘯也不虛買什么的純粹是參觀這兒的風土人情,一路上采購些生后用品講講價的,很快便把生活所需的用品。
86、許多地方名小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有的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習俗、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歷史事件相聯系。
87、他指出,史料記載,鄭和非常重視所經過或駐扎國家的風土人情,每到一處,必做到“入國問禁,入境問俗”。
88、我吐蕃國主久慕大理國風土人情,早有與貴國國主會獵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舉勢必多傷人命,大違我佛慈悲本懷,數年來一直竭力勸止。
89、而且風雨還發現他對于地形和周圍的風土人情十分熟悉,又通圣龍語,就把他帶在了身邊。
90、自助游不但下馬觀花,還在于與風土人情互動,加深了解。
91、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郭厚利常說,在山區法庭工作,要靠近山區的百姓,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這樣有利于案情的處理。
92、他是20世紀中國民俗學領域的一位文化大家,寫下了許多獨具齊氏風格的“風土志”。
93、我們從***生前閱讀批注過的圖書中,還看到一部《兩般秋雨庵隨筆》(清代梁紹壬撰),這部八卷本的筆記,主要記載的是文學故事、詩文評述和風土名物等。
94、在好好開始奮斗之前,張揚需要徹底的放松一下,出來看看,體會一下當前的風土人情,也好為將來的謀劃理清思路,不做紙上談兵的趙括,那樣只會以失敗終結。
95、這里面,除了文刀自己在歷史書上掌握的風土人情之外,在鄖陽撫治、開發和鎮兵方面,與真實歷史還真沒有多少出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