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造句
用“青磚”造句 第11組101、趙莊的東頭有一戶趙姓人家,院落不大,整齊的三間正房,青磚灰瓦,看著古樸簡潔。
102、這間磚瓦房用的是青磚墻,柏樹木梁子和四剖板瓦。
103、平安堡整體呈長方形,三丈多高的夯打城墻,雄偉壯麗,巨石與青磚砌成的城門洞陰暗斑剝,歷盡滄桑。
104、二十畝地兩頭牛(地要水地,牛要黃牛,三歲口)三間瓦房熱炕頭,(房要青磚紅瓦,炕上最好有媳婦,實在困難,保姆老媽子也可以)。
105、三名叛軍大將軍,帶著身后的數十人近衛鐵甲,如同綁架一般簇擁著李世民和高固,上了城樓,進了城樓上的青磚城闕里。
106、灼熱的火氣漸漸散去,整個院子里除了我和張雨欣落腳的方寸之地還算完好,其余的地方都已經化成了灰燼,青磚已經被燒得松脆,踩上去就碎成一攤。
107、硬山式屋頂,碌灰筒瓦,青磚墻石腳,祠堂前曠地鋪花崗巖條石。
108、南京特色的“青磚斗子墻”哪去了?老城南的改造中都使用了清一色的“粉墻黛瓦”,缺少老南京的味道,這是甘熙故居對面新改造的建筑。
109、熙熙攘攘的狀元坊內,一堵殘存的青磚鍋耳墻不時會飄起香火。
110、殘垣老墻,枯樹老枝,青磚紅瓦,詩字古畫,京石園林;夜晚,這里是民謠清吧.
111、在荒原的中心,佇立著一座青磚灰瓦的高大建筑,飛檐翹角,雕花縷空,正門處高懸一牌匾,上書“將軍府”。
112、園內正庭五間,東西各有三間配房,均為人字架式青磚青瓦房。
113、亭東約30米遠有一寺院,外有青磚圍墻,前有三間門房,中為朱紅大門,門洞左右有關平、周倉泥塑像。
114、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條建在官溪河上的“水街”,以當年的古渡船口為中心,向兩岸散開青磚小瓦馬頭墻的河房建筑,古香古色掩映在綠樹之間。
115、各家都歡聲笑語的準備迎接著新年的來臨,青磚路上由于紅色燈籠的照映下,一塊隔一塊的印著微光。
116、這個時候,我會慶幸自己住的樓下還有一片這樣的風景,幽深的小巷里,幾十排青磚黑瓦的老房子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彌漫著民國的韻致,祖先的味道。
117、紅機瓦坡屋頂,青磚砌筑清水外墻,水泥砂礓粉外墻裙及上下窗臺線,深紅木質玻璃門窗,木地板。
118、昨日上午,市民梁先生路過珠江新城位于冼村路的哥弟公司總部工地時,發現在人行隧道口附近有一堆沙石和青磚堆在人行道上,阻礙了行人通行。
119、這是三間青磚房,土坯的院套,昆野命令偵察員翻墻進到了院內。
120、這是幢古老的建筑,臺分兩層,青磚砌筑,高可八丈余,森然壁立,多少年的風雨摧損剝蝕下,臺體蒼黑有如鑄鐵。
121、8月5日中午,宿遷湖濱新區井頭鄉馬樓居委會*記張永成向晚報反映,他在隔壁的馬窯居委會幫助拆除舊房屋的時候,意外發現那里有一間青磚青瓦房屋。
122、陽光鉆過瓦背頂的采光口,像穿過幽深悠長的歲月,點點光斑濺碎在青磚地板上。
123、銷華拉著鄭宇軒往凌云殿踏步而去,剛踏進就被殿內奢華震住,只見雕闌玉砌,瓊樓玉宇,青磚壁瓦真實神工天巧。
124、房子雖是干打壘的,但正面窗戶門一面,都貼著一層青磚,玻璃也擦的透亮,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125、遞上去的材料要文字配圖片,咱北方的房子造型偏粗獷,又是灰瓦青磚,拍照角度選不好,照片就不容易出效果。
126、四方青磚城墻圍起鱗次櫛比高矮不一的眾多建筑,街巷阡陌井井有條,一條看似狹長實則落地便見壯闊的長河貫穿南北,便是寧河的大體風貌。
127、不多時宋理宗趙昀的永穆陵就被這些惡僧挖開,挖開浮土后就是長長的用青磚砌成的地宮。
128、近日,在金衙莊公園“鐵軌之音”群雕的青磚圍墻前,每天都會有市民駐足細賞一幅幅剛安裝好的影雕銅版畫。
129、青磚、青瓦、涼窗、閣樓、尖頂,四層高的老宅與周圍同齡的房屋相比,還依稀可見曾經的闊綽與輝煌。
130、張揚覺得有些怪異,開始減緩了腳步,而在他再前行沒多遠之處,極遠偏僻地方,突然出現一處飛檐走壁,青磚灰瓦的廟宇出現在前方。
131、單看這院子起碼就有一兩百平方,地上都鋪了三尺見方的水磨大青磚,靠近屋子的地方還有一株大梧桐,樹下不遠處放了石桌石椅子,可能是為了夏天納涼。
132、1955年,中國農業銀行如皋縣支行東陳營業所租賃他家的四西間廂房,“青磚青瓦,在當地是比較好的房子”。
133、先生有一個習慣,當晨光初露時,他一手持帖,一手持長鋒,飽蘸面盆中洗過臉的水,躬身懸臂,在水泥地或大青磚上,輕重疾徐,收放藏露,運化得游刃有余。
134、淅瀝的雨絲,落在青磚黛瓦粉墻,落在墨菊藍鈴翠竹,落在緇衣皂裳素紗。
135、在廊橋水鄉,青磚碧瓦掩映在闊樹濃蔭之中,讓人頓感一股書卷之氣迎面撲來,而不遠之處的重大校園,儼然構成了詩禮簪纓之族的濃烈背景。
136、重新對游客開放的慈悲庵,建筑古樸精巧,蘇式彩畫精美,地面青磚鋪地。
137、王丙抬眼看去,這是一座三間兩進院落,一色青磚到頂,門前石獅、石鼓、拴馬樁一應俱全。
138、黑瓦青磚石板路,背山面水進林盤。
139、冬天的寒樹,線條奔射,虬枝快要撐破斑駁的青磚山墻。
140、該負責人介紹,如10號樓在建筑形制上借鑒原懿范女子中學修女樓的立面形式,青磚砌筑,11號樓參考了原濟南辛氏公館的立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