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隸書造句

    “隸書”的解釋

    隸書[lì shū] 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于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后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用“隸書”造句 第6組

    51、 小雪練習的是隸書,她年紀雖小,但是拿起毛筆,一筆一畫,蠶頭燕尾,也像模像樣。

    52、 隸書平時基本不用;行書圣教序你要能轉化成硬筆,難上加難。

    53、 隸書,以鋒攝墨,以毫平鋪于紙上,駿發滿足,畫如鐵石,字若飛動,呈現萬壑千巖奔赴腕下之氣象。

    54、 “我一輩子就愛見個隸書!”淡。

    55、 古代書畫中董其昌綾本《馬鞍山色》、惲壽平《三友圖》、龔賢的晚年力作《仙山樓閣圖》、趙之謙的《隸書劉熊碑》等作品,多次被主題畫冊收錄出版。

    56、 他的《隸書》軸,用筆端斂平正,橫重豎輕,點劃謹嚴而不呆板,方正爾雅,時露逸宕之氣,深得東漢《張遷碑》之神韻。

    57、 溫仲和的隸書取法漢隸,尤著力《史晨碑》、《張遷碑》。

    58、 此次展示李嘯信箋小字數十幀,書體有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均為今年所作。

    59、 紅木大案之側立有一柄剛揮翰完成的畫扇,一面是水墨畫的梅竹搖曳小鳥輕鳴,一面是朱砂書寫的隸書:“遠山無墨千秋畫,近水帶弦萬古琴”。

    60、 接著是取名字,這個歐陽心中有數,別人說七說八時候,他在地上用那堆垃圾拼出個太陽圖形,什么?你說拼字?那么復雜的隸書怎么是本小鬼拼的出來的。

    用“隸書”造句 第7組

    61、 實際情況很可能像別的書體的產生一樣,隸書也是靠日積月累靠許多人共同創造的,程邈所作的只是整理工作。

    62、 隸書的演變,是由古隸到今隸。

    63、 其隸書慕張遷、禮器、乙瑛、史晨,而沉雄樸茂,得景君精粹。

    64、 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

    65、 衛夫人家學淵博,她所寫的隸書與正書,更冠絕一時。

    66、 他少時習字,青年時期方入碑貼,楷行初學趙孟頫,后對魏碑心摹手追,猶對隸書情有獨鐘。

    67、 墓前的墓碑上,鐫刻著隸書的“清焦循之墓”五個大字;墓碑背面的碑文,記載了焦循的生平及學術成就。

    68、 太守府的門前,沮授在兩塊紅布上用隸書工工整整地寫上“爆竹辭舊歲,桃符迎新年”。

    69、 秦世既廢古文,始用八體,有大篆、小篆、刻符、摹印、蟲書、署書、殳書、隸書

    70、 秦篆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這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用“隸書”造句 第8組

    71、 至于草書,則是刪除了章草中帶有隸書筆意的波磔,加強了用筆的使轉,使得轉折處筆勢連綿,流暢而富有韻致,開創了今草的新局面。

    72、 款識多以魏字隸書為之,清雋可人,楚楚有致,時有以魏字入印,別有一番意象。

    73、 從上古的石鼓文,到夏商的金文甲骨文,從春秋戰國秦國用的大篆和六國古文,到秦朝統一天下文字用的小篆和民間所用的隸書

    74、 自然,隸書的筆法是和隸書的結體分不開的,線條的長短、粗細、斜曲,筆畫的穿插、呼應、疏密,都是和字的自然結體不可分的。

    75、 那上面四個茶碗大的字,隸書寫得一筆不茍,這是康熙皇帝當年賜給雍正的座右銘。

    76、 敦煌漢簡的出土,把隸書的成熟期由過去人們公認的東漢晚期提前到了西漢中期,從中看出古隸向漢隸轉化的劇變和成熟過程。

    * 在線查詢隸書造句,用隸書造句,用隸書組詞造句,包含隸書的句子。
    隸書

    關于隸書的詩句

    關于隸書的成語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