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造句
用“閩南”造句 第16組151、日常生活中,閩南人常使用帶“阿”的稱呼語,如稱呼朋友“阿珍”、“阿玲”,稱呼親人“阿母”、“阿兄”等,這些稱呼在漢魏六朝時盛行。
152、被稱為“閩南千島湖”的湖后水庫,位于程溪鎮粗坑村。
153、在這青山綠水間,一座富有閩南傳統風格的建筑便坐落在桃溪的南岸,背山面水,與留安塔對望。
154、在今天開展的2005年福建閩南人居展上,馬鑾灣項目通過模型、展板和電視錄像首次公眾亮相。
155、孫虹)作為第三屆海峽論壇?閩南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海峽兩岸老人老戲老弦友交流展演13日晚在福建泉州梨園劇院舉行。
156、鼓樓區五一廣場一家KTV連鎖店工作人員表示,在店里,方言歌曲的點歌率確實高,以粵語居多,也有許多客人愛點閩南歌。
157、90后姑娘侯雅惠出生在漳州,從小就熱愛閩南文化。
158、一九二九年應愛國僑領陳嘉庚邀請,永春白鶴拳師組成“閩南國術團”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歷時一年。
159、地下電臺全用“臺語”(閩南語)、客家話廣播,穿插低俗故事、笑話,男女廣播員打情罵俏,誨盜誨淫,無所不用其極,騙取聽眾入神。
160、先教小孫女唱閩南歌,等他回來時,就一遍遍唱給他聽。
161、為了更標準地發出平舌音,她總結出了利用筷子練習的方法,尋找“閩南語系平舌音”。
162、藝術家談到,老蔡這個“蔡”字代表“菜”,“蔡”在閩南語中是“很菜”、“草根”的意思。
163、如今陳老已退休在家10多年了,這段時間為了“答嘴鼓”的傳承,他在上塘中學、灌口中心小學和灌口中學三所學校開辦了閩南“答嘴鼓”培訓班。
164、閩南歌是閩臺緣最好的文化注腳。
165、當地的同行領著我們進餐館,上來的魚丸湯、醬煲牡蠣、蒸烏鯧,甚至最后的檳榔芋泥甜點和烏龍茶,一如閩南正宗口味。
166、昨日下午,在瑟瑟的寒風中,廈門第九幼兒園大一班的40多名小朋友率先登臺表演“閩南童謠歌舞串聯”,拉開了廈門購物文化節文藝演出的序幕。
167、金門與廈門隔海相望,最近處僅僅兩公里,距離澎湖列島一百五十多公里,由于是扼守閩南地區的幾個主要的港口,地理位置相當重要,被西方人稱為‘亞洲的直布羅陀’。
168、溫州話排第1位,廣東話排第2位,閩南話和蘇州話并列第3。
169、漳州閩南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江煥明說。
170、電話那頭人聲嘈雜,我能聽到有人在用閩南話交流。
171、打城戲發源于古代釋、道二教法事活動,流行于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方言區,它是由漢族民間宗教儀式活動發展起來的一種宗教劇,是全國罕見的宗教戲種。
172、有意思的是,因“小清新”與流行元素在這首歌里表現得很豐富,不少聽眾在聽完這首歌曲后,都認為這首歌很像閩南歌,也很接近國語歌。
173、此外,9月4、5日將在臺北市社教館城市舞臺連演4場的這出歌仔新戲會以普通話、閩南語和高山族語言等“多聲道”發聲。
174、閩南歌獨有的唱腔,傳統的經典延續著我們對閩南歌的永久回味。
175、廈門最大的寺院南普陀,是閩南最大也是全國有名的觀音梵剎。
176、熱騰騰的餃子犒勞了勞動人民一年的辛勞;在舊時蘇州,人們用紅參、桂圓、核桃肉燒湯喝吃膏滋進補;閩南一帶的羊肉爐、姜母鴨、麻油雞等補物大受歡迎。
177、閩臺地區是熱帶水果產區,閩南地區是全國菠蘿的重要產區,菠蘿也是閩臺農業示范園的主產水果,被稱為“小金磚”的*彎鳳梨酥就是由菠蘿生產而得。
178、不僅如此,閩南泉州、漳州等地的南音專場晚會、海峽兩岸老人、老戲、老弦友交流展演、閩臺文化主題展覽等涉臺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179、蘇家祖上是世代為閩南望族,世代書香門第,其外公的父親也是高寵的外太公蘇頌是宋代著名的科學家。
180、大田縣吳山鄉舊屬德化縣管轄,屬于閩南地區。
181、師承蘇德興、高銘網等南音著名藝人,擅長二弦、嗩吶演奏,曾被譽稱為“閩南第一弦”。
182、在淡水夜市,導報記者遇到一位會用韓語、日語、英語、普通話及閩南語“五聲道”的路邊攤小妹。
183、閩南師大學生吐槽,味酸刺鼻,臭得沒法入睡;校方已介入調查閩南網4月30日訊。
184、說到底,日軍對閩南重鎮泉州一直是虎視眈眈,而南安與泉州之間又是朝發夕至,還是小心些為妙。
185、另外,部分齋教或道教信徒稱關羽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閩南一帶為最盛,而*彎也承襲此說法。
186、此舉亦為閩南佛寺首開新風氣。
187、沈文程、洪榮宏、羅時豐、王識賢、鄭進一、劉福助、曾心梅、陳盈潔、黃詩婷、黃妃……愛聽閩南語歌曲的朋友們,對這些名字不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