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文造句
“銘文”的解釋
51、這是鑲金嵌銀的古唐代海獸葡萄鏡,帶銘文的!這件寬47毫米,高24毫米的西漢玉琮,這可是禮器。
52、這段銘文完整地反映了西周王室冊命官員的制度,書法工整秀麗、典雅規范,為西周王室的標準書體,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學術價值。
53、紋飾外圍以銘文帶‘長樂未央,長相思,愿毋相忘’。
54、我們目前看到的商代文字,包括甲骨卜辭和銅鼎銘文。
55、甲骨文和商朝青銅器銘文中的“唐”字形,好像在陶缶上面有一個枝條編制的蓋子。
56、記者看到刻畫最為工整的銘文,則是在一件木夯手柄處的用烙鐵烙出的楷體“官”字。
57、他站在青春夢葬身墓碣旁,凝視那覆蓋墓志銘文的一層厚厚青苔,心境一時難以喻擬。
58、其中口徑22厘米、高16厘米的西周中期“公豐父”簋(見上圖)器形最大,銘文最多,24字內底銘文精彩優美,主要記錄了這件器物的鑄造經歷。
59、成銘文具網:作為中國文具行業的領導品牌,晨光文具在品牌口碑、市場影響、品牌資產等方面,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60、右后方和左后方的兩面,篆刻國家公祭日的記事文,共200多字,用小楷書寫而成;正面則篆刻著銘文,用魏碑書寫,共160字。
61、比方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里面有32行,499字的銘文,但以我的收藏眼光,我并不一定會選擇這樣的青銅器,因為它缺乏美感而且制作偏粗糙。
62、工作組還在唯一一尊金屬內胎的羅漢像上,在其座上部邊框周圍有銘文,豎行楷體,可辨認出來的有“大宋興德軍長清縣……”等字樣,都證明了羅漢像的來歷。
63、這個煉丹室比先前那個大兩倍,雖說大體結構是一樣的,不過壁畫、銘文等迥乎不同,剛才的那個似乎是副的煉丹室,現在這個才是主要的煉丹室。
64、蕭天寒本是一介凡人,無意中參悟古碑銘文,就此舉世皆敵。
65、另一面也只能看出“安慶府提調官”、“桐城縣提調官”等字樣,這些銘文是為了明確燒磚的責任制。
66、錨保存得相當完好,上面的三個錨環都可以活動自如,在大錨的脊部,還可以辨認出當年出廠的銘文和六角星形廠標。
67、她拉著徐東到洞口那兒,指著洞壁上的一段銘文給徐東看,這段銘文被斑駁的苔衣遮蓋,這字跡要仔細辨認才讀得出來。
68、地面上是一種青銅色的,不知名的石材鋪就的,上面鏤雕著精致的銘文,看上去凹凹凸凸的,摸上去卻平順光滑,光可鑒人。
69、季陽看著眼前一條通往山頂的大路,一塊巨大的黑色石碑矗立在道旁,高約六米,上書【摩訶宗】三個斗大的銘文,鐵畫銀鉤,氣度非凡。
70、明代戥秤,砣底銘文為“萬歷年造”,最大秤量60兩。
71、額頭碧色銘文似又深了幾許,披頭帶臉全是血,老邪神目眥盡裂,狀如厲鬼。
72、西周的毛公鼎上刻有文字,這些文字通常稱為“銅器銘文”或“鐘鼎文”。
73、章面分為三個板塊,最上方為“青天白日”徽志,分鑄有四川“簡陽縣石橋鎮”“第三屆兒童節大會”“獎章”3排銘文。
74、此件口父丁三足爵流揚尾翹,流側有菌狀柱,柱頂雕渦紋;深腹,腹底似卵;手把是獸首,錐形三足外撇,內側刻“口父丁”三字銘文。
75、其實銘文是一個詞組,分銘和文。
76、苗民在清道光年間修的石板道,蜿蜒2公里長,是山上王臘村去下都村碾米坊的要道,一里外有一石碑,上刻銘文已模糊,旁生兩棵黃連木已有300余年。
77、副*席蔣孝嚴題寫,其余東、南、西三面,分別記載仁安羌大捷戰史、劉放吾將軍后人祭奠仁安羌戰役父輩銘文,并刻有歷年各界褒揚及獲救英軍士兵的謝辭。
78、古磚上的文字與其他銅器銘文、石刻文字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國歷史上的文人學者輯錄古磚異品者頗多。
79、張智峰說,將寺廟名稱印在磚塊上,燒制后再用于建造寺廟,就南京地區而言,比較少見,目前也僅有高淳保圣寺發現過帶有“保圣寺”字樣的銘文磚。
80、10日,有湖北市民在樊城中山后街發現多塊“江西萬壽宮”銘文磚,經本地文史專家證實,拆遷地原址正是大江西會館。
81、蘇暮熙剛到便將膝屈下,手指伸出,撫上銘文之下細刻的“蘇瓷”。
82、此劍銘文乃秦篆也!實乃后人偽作,托名而已。
83、古人常刻銘于碑版或器物,或以稱頌功德,或以申明鑒誡,銘文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84、據蔣緯國在自傳中記載,他只好悄悄將姚冶誠下葬在臺中市宜寧中學墓地,并在墓碑上題寫了“辛勞八十年,養育半世紀”的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