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造句
“近代”的解釋
151、大量事例證明,在近代,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都普及了群育。
152、恩格斯的自然科學認識論既不同于近代經驗論、唯理論、先驗論,也不同于反映論。
153、美琪大戲院是上海市近代優秀保護建筑,其典雅、獨特的風格,融合現代與古典建筑美之精華。
154、日俄的統治共同構成了近代大連港殖民統治的黑暗歷史.
155、近代蘇北沿海土地利用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主導經濟產業實現了從“煮海為鹽”到“廢灶興墾”的跨越。
156、作為一門專門的、有系統的、近代意義上的學科,中西交通史研究風氣的興起應肇始于19世紀下半葉。
157、近代早期是英國由農本而重商的轉型時期,整個社會發生著急劇的變化。
158、近代早期是英國由農本而重商的轉型時期,商人日益成為社會經濟舞臺的重要角色。
159、西方文化的輸入對中國近代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160、近代浙江的洋油進口主要出于外部和內部兩個因素。
161、日本軍國主義的產生有其深厚的歷史根源,又有日本近代的侵略擴張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形成了日本的皇國戰略思維傳統。
162、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廣州近代教育事業發展迅速。
163、江南名鎮南潯在近代經歷了從空前興盛走向衰落的基本過程。
164、曇華林街區的建筑種類多,式樣繁雜,主要以近代歷史建筑為主,分為教育、宗教、公館住宅、醫療和遺跡類。
165、福建船政學堂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實業學堂,它伴隨著洋務興起而產生。
166、近代歷史海圖數學基礎的轉換;浙江海區近代歷史海圖的平面坐標改正和深度基準面改正。
167、在帝國主義列強攫奪近代中國海關主權的過程中,中國人民自覺地進行了堅決的反對和抵制。
168、在近代文學史上最波瀾壯闊但又前途難卜的上升時期中拉爾森成為了全世界最成功的作家當中的一員,而在他50歲突然離世之前他卻并不為人所知曉。
169、而近代以來,隨著社會形勢的急劇變化和西潮的沖擊,清代的社會保障政策也開始出現某些近代轉型的跡象。
170、自然法學和實證主義法學是近代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兩大流派。
171、其他如蘭州織呢局、蘭州化學工業公司、國營長風機器廠、蘭州沙井驛磚瓦廠等蘭州工業遺產,都曾見證了這個城市近代工業化的足跡。
172、古代之以“和魂漢才”、近代之以“和魂洋才”為導向,消化在本土的、傳統的文化和文學的土壤上。
173、正如當代已故著名藏書家、國內法學古籍收藏第一人的田濤先生所言,“這里是中國近代法學緣起的象征,是最高大、最精雅、最值得仰慕的樓閣”。
174、卻披上了一件西洋“馬甲”——它的圍墻與拱形大門是近代西方式的,蔓藤植物爬滿了傾頹的外墻,門旁的兩條柱子表面大片剝落,門上的鐵條同樣銹跡斑斑。
175、因此,近代以來,芷溪花燈“出案”仍沿襲舊規,輪到黃、楊兩姓時,呈現黃姓花燈多、楊姓次之,而丘、華較少的狀況。
176、作為近代名震西南乃至東南亞的大商號,“洪盛祥”由騰沖人董紹洪于清末創辦,主要經營石磺、翡翠珠寶、棉花棉紗、茶葉等進出口業務,并經營匯兌。
177、在說禪學有什么用處之前,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近代的中國歷史到底有哪些重大的改變。
178、近代化的武器裝備帶來古代不可比擬的殺傷力,但是與殺傷力所伴生的,便是成指數級增長的后勤需求。
179、近代湖南士人大多以勇敢頑強和剛毅不屈之精神,浸染中國近代史,不斷砥礪著國民的德操和人格。
180、一是他與余叔巖合作,編寫了一部《近代劇韻》,總結京劇發展實踐,系統介紹京劇十三韻(俗名十三轍),介紹陰陽平上去入的念法、運用。
181、王文昌清人梁紹壬所著的《兩般秋雨庵隨筆》,在近代筆記中自成一家。
182、這種“海外雄飛論”成為近代日本侵華政策的思想源流。
183、張之洞路復名無果,身后遺存日削月割,建設武漢近代工業博物館仍停留在紙上。
184、蕭逸說,中國傳統中的俠女形象很多很多,西施是俠女,荀灌娘也是俠女,還有近代的秋瑾,都有俠義精神,她們對他的影響很大,他賦予她們崇高,所以寫得美。
185、尤其是紀游詩,情景交融,清新雋永,深為名家、士林推崇,被譽為近代山水詩和古體詩之高手。
186、《荔枝蟬鳴圖》與《雞蟲得失》造入全集,嚴格地講,填補了上海近代美術史的一個空白。
187、在張之洞暮年,各種機緣巧合相聚,這位依據傳統的學優而仕路徑的讀書人,終于輕輕開啟了現代化中國的一種關鍵要素,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由此而興。
188、據《宋朝事實類苑》中記載,它已經是由六片或八片尖片縫成的汽球,和近代的足球已很接近。
189、武備生雖在近代戰爭知識和技能上遠遠領先于舊式軍官,但卻“多淹滯侘傺,久之始任用,即用亦不稱其才。
190、這是近代中國學術史的細節敘寫。
191、同時,海王村、德寶等拍賣公司將組織以近代圖書、小件書畫作品為主的惠民拍賣會。
192、這不僅因為事實上我們相當長時間內都是以圣賢的教誨范導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因為這種影響雖然近代以降趨于式微,但卻依然可說是綿綿若存,不絕如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