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詩造句
“賦詩”的解釋
51、周維敷說,馮老已無緣親往尋友把晤,特潑墨揮毫賦詩抒懷,以寄友情。
52、凡才名之士,雖未薦擢,皆引致門下,與之游宴、講論、賦詩,士大夫以是稱之。
53、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54、蕭月生雖不會賦詩作詞,但做一些曲子,倒還是勝任有余,觀瀾山莊諸女彈的曲譜,便有一些是蕭月生即興之作。
55、看他們,三三兩兩,回環來往,夷猶如意,忽地里,翻身印日,白羽襯青天,鮮明無比!第一“白話詩人”在這座小院里,仰望天空,悠閑地賦詩。
56、“整個景區文化氣息偏弱,感受不到文人墨客登樓賦詩的味道,反而更像是老年人活動中心,”張先生說。
57、唯獨不曾歌及著名的梅花;又以社甫為奇葩異草多有賦詩,卻未涉及美麗的海棠作比,借此為己引據解嘲。
58、一次將帥奏捷,群臣紛紛賦詩稱賀,熙宗看后說道:太平之世,當尚文物,自古致治,皆由是也。
59、葛太古已先告老在家,與景期終日賦詩飲酒。
60、主政山西期間,袁捉筆賦詩多首來贊美山西的秀美山川,同時還親自撰寫了許多調研報告。
61、加之剛才即興賦詩,情文并茂,文學功底可謂非淺。
62、風雨海除夕、投琴浮門江、白魚躍御舟、賦詩祥符寺、橘燈萬點溟、生死戰臺風、章安贈紫衣,又要“甌江流新聞”。
63、那東臨碣石的一代梟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依舊能夠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64、清末銅山舉人馬兆麟有感于戍臺將士的悲烈慷慨,曾為此賦詩。
65、谷澗中有別廬,冠絕時輩,引致賓客,日以賦詩。
66、曹景宗深感不平,堅決要求步韻賦詩。
67、公務訪查之外,是輕騎減從,尋幽訪勝,品茶賞景,作畫賦詩,考察古跡,享受江南文士的藝術生活。
68、有朝一日,我若得掛冠歸隱便來尋先生飲酒賦詩。
69、“謫仙詩興”是李白登華山賦詩的文化事件,按下不表。
70、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71、對此,前代詩人亦作過中英文雜糅的嘗試,如清末呂碧城《江城梅花引》小序中有“日內瓦湖畔櫻花如海,賦詩以狀其盛”。
72、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從老戰士到少先隊員,從人大代表到社會人士,紛紛發言,或撫今憶昔,或傾吐心聲,或賦詩明志,氣氛異常熱烈。
73、會上紛紛推杯換盞,飲酒賦詩,即興寫下了許多名章佳篇,后將其匯編成集。
74、這次賦詩采取流觴曲水的做法,眾人按次序坐在流動的清泉邊上,酒壺流到誰的身前,誰便飲酒賦詩。
75、他一生數度訪游沈園,多次賦詩述懷。
76、各地軍政當局及各界群眾紛紛舉行隆重的悼念活動,軍政要員、社會名流紛紛賦詩題詞,以志哀思。
77、1986年段云曾專門賦詩一首,取名“題驢詩”,黃胄聞后大喜,隨筆畫兩頭行走的驢,留大張空白處請段云補題。
78、上帝保佑、阿門,請快點趕走那些妖魔鬼怪吧,為表示我對此生的眷戀,我也賦詩一首。
79、所以,陳設中將處處透出一種蕭散恬淡的心境,結合明代士大夫宅園內讀書藏書、宴游賦詩、啜茗博古、灌園溉蔬的特點,設文人藏書樓、書畫齋等。
80、親自指揮第五軍殲敵的杜聿明將軍除撰文勒碑記述此役外,還賦詩一首:北海風迷騎士道,昆侖月葬大和魂。
81、乾隆自中岳廟黃蓋峰北上西行,登上中岳中峰(今名“峻極峰”,俗稱“嵩頂”)賦詩一首,曰。
82、所謂的蒙童,取材千字文之中,賦詩一首,且需天地文星震動,天地為證,圣賢決斷,通過者,方可獲得第一縷才氣,才能夠有資格參加童生鄉試。
83、孝言雖黷貨無厭,恣情酒色,然舉止風流,招致名士,美景良辰,未嘗虛棄,賦詩奏伎,畢盡歡洽。
84、都說“耕當問奴、織當訪婢”,作詞賦詩上,內行固然更駕輕就熟。
85、他們來這里登樓賦詩,泛舟吟詠,抒懷寫志。
86、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連流竟夕,醉不思歸。
87、吳老參政不干政、熱心公益不謀私、賦詩寫字的精彩生活,也一直影響并表率著一大批離退休老同志。
88、分韻賦詩,留下十多首頌菊佳篇。
89、汪價自傳中每有飲酒賦詩、逸興遄飛場面的描寫,頗有豪氣干云、興會淋漓之勢,令吾輩不勝悵想。
90、吾儕是處皆行樂,何必蘭亭說舊游更是感同身受,不知楊兄可否在賦詩一首。
91、這酒籌指的就是由竹木金屬制的酒令籌子,上面標出必須背出的某詩、必須答出的某詩作者、或按韻律賦詩……能者為勝,不能者則受罰喝酒。
92、今日艷陽融融,正是踏雪尋梅賦詩品茗的絕好光景,使相雷霆之怒,卻是為何?
93、或因家世余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云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