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造句
用“諺語”造句 第11組101、這個諺語,其實是最近為耐克鞋的公司發明的廣告口號。
102、中文諺語“的友誼秦晉”,這是一種牢不可破的紐帶,源于這個時期。
103、他們創造的隱語、歇后語、諺語等豐富了中國的語言.
104、西非就有這么一句諺語:“心寬體胖”.
105、恰如一句容易讓人誤解的土耳其諺語所說:“假使你的敵人只是一只螞蟻,我們也要把他想象成一只巨象。”。
106、如同韋式大字典,拼字書和其后的文法書透過無數的格言和諺語將圣經的道德倫理灌輸給讀者,因為這些格言和諺語有許多是直接引用圣經。
107、當人們有狂熱勁頭的時候,那個古老簡練的諺語“物稀為貴”就真的起了大作用。
108、在學習文獻中,學生復制和模仿不同類型的神話、史詩、圣歌、哀悼、諺語,以及蘇美爾語和巴比倫語的散文。
109、看完錄像之后,我對全班學生說,每一句諺語都是智慧的結晶。
110、“失之東籬,收之桑榆”是一句放之于行銷領域同樣適用的古老諺語。
111、“山中無老虎,猴子稱代王”這句諺語可以很好地形容這種情況。
112、空話隨風四處飄,諺語入心記得牢。民諺
113、“滾石不生苔”,這句諺語有幾個含義。
114、水滴積多盛滿盆,諺語積多成學問。民諺
115、幾乎每一個文明社會都有等同于“不勞無獲”的諺語。
116、中國民間諺語“肥豬拱門”是把豬比作送來吉祥、幸福的使者。
117、“小別勝新婚”是另一條有關愛的諺語。
118、這是一則非洲諺語,其大意是優柔寡斷就像后娘養的孩子,不洗手說他臟,洗手了,又說他浪費水。
119、學生可以開始掌握一些暗喻英語例如俚語和諺語.
120、我不確信是誰編造了這條諺語,但是對很多人來說它極有可能是許多夢想破滅的原因。
121、愛屋及烏.諺語是日常經驗的結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122、柯爾克孜諺語是柯爾克孜民間文學寶庫中的一串光彩奪目的明珠,它是反映柯爾克孜生產斗爭、社會斗爭和日常生活的藝術結晶和語言精華。
123、像我對你講的那樣生活,在孤獨中生活,天長日久會冒風險。不可避免。當人孤單時會失去理性。我相信這一點:我相信當人完全孤單時會精神錯亂,因為什么也不能阻止他產生個人的諺語。杜拉斯
124、突出的通俗性源自原移民的文化背景以及諺語自身的口語身份。
125、今天,祖魯族人這句諺語可以應用到非洲的領導身上.
126、第四部分是柯爾克孜諺語的修辭特征,其常見的修辭方式有比喻、比擬、夸張、借代、對偶、對比、反問等。
127、他引用亞洲諺語“人怕出名豬怕壯”,作為亞洲人和西方人對個體性的認知存在深刻分歧的證據。
128、她最喜歡的諺語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29、國際外交協議要求談判者堅定沉著,套用印度西南部的諺語,那就是“在胡子著火的時候還要向人借火點燃雪茄”。
130、諺語是“熟語”的一種,它既有使用的工具價值,又有創作手法的借鑒作用和賅博、鄉俗、淺近、雄辯、“極言”與“歧異”的美學價值。
131、一堆一堆的人圍著撥動冬不拉的兩根琴弦,民間藝人,藝人們彈奏出各種優美動聽的曲調,用哈語說唱著,美麗的神話故事,民間故事,詩歌諺語。
132、體格健壯,又有器度,更富有見識,擅長處理解決復雜事務和問題,因而名聲在外,當時京師流傳一句諺語“事不諧,問文開。
133、中國有一句諺語“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意為遠離爭議,因此除了在(南海)地區要建立規范,日本會幫助避免由誤解而造成的沖突和碰撞。
134、諺語也叫“俗語”,如“南風不過晌,過晌聽風響”,“人敬有的,狗咬丑的”,都有歌謠的特點。
135、提起西岳廟,當地人會用“先有海甘寺,后有雪映宮”這兩句地方風物諺語,傳達著這座形似首都故宮的建筑往事。
136、牛總,我們四關有句諺語叫‘楊橋的大米,石板的辣椒,沙子村的地瓜和姑娘頂呱呱。
137、中國古代航海中諺語有云“上怕七洲、下怕昆侖”(宋·吳自牧《夢梁錄》卷十二),內中的“七洲”即指西沙一帶海域。
138、“肥冬瘦年”、“冬至大過年”,是所有的廣州人從小就知道的兩句諺語。
139、老爸不用操這份心,女兒我別的不會,探查民情呀,訪貧問苦呀和搜羅民俗諺語人情事故雜七落八的差事,我還能攬起來。
140、二十四節氣里面有‘驚蟄’這一說,古諺語也說,風從虎,云從龍。
141、老諺語是古老山鄉的愛物命勸化碑,竹林義工竹雞的遭遇,很讓人同情,于是山鄉流傳“捉地麻雀”的游戲。
142、正如古人所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外國也有諺語云:瞄準月亮,至少射中老鷹。
143、樂不可極,樂極生悲’等;一些諺語、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同自然斗爭的經驗,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科學知識,如“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
144、還是有句諺語講得好,“聽拉拉蛄叫就不種地了”?甭管他,今日得閑,再來嘎嘎三壺,當然還是侃些雞毛蒜皮。
145、有諺語說,‘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邪者有殃’。
146、正是有人告訴我,我才會這么做,對了我還記得有一句諺語,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147、該書還是本言子兒小說,書中引用了一些成語,古詩詞,以及諺語,歇后語,本地方言,順口溜,民謠,歷史典故等(以下統稱為言子兒)。